越大,来应考的考生越来越多。都是各地的佼佼者啊。
贾氏就看着他,“六弟,你觉得我们宁哥的文章怎么样啊?”
魏柏好歹是正儿八经的进士。
所以,大家也还是挺相信他的判断的。
他看过小包子的说应该没有问题,看过小馒头更是说相当不错应该名列前茅。
看了宁哥的却是沉默了一会儿。
魏柏最后道:“嫂子,宁哥大概在能过不能过之间,五五之数吧。”
王氏急了,你就不能敷衍两句啊。这不是得罪人么?
“嫂子,您别听他的,他又不是阅卷的先生。”
贾氏道:“唉,其实我们上京来考,宁哥的先生也是说是只有五六成的机会。实在是不行,咱们就明年再来。学无止境嘛!当初大哥不是还主动停了一科么。”
魏柏道:“嫂子这话说得对极了,学无止境。缺点火候,咱们就明年再考就是了。科考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王氏在背后偷偷扯他的衣袖,让他别说了。
没看到贾氏还有宁哥的脸已经挂不住了,笑容也十分的勉强么。
这人,怎么当官这么些年一点长进都没有啊?
沈寄道:“到底结果怎样,还是得等东山书院放榜。咱们先吃晚饭吧。”
晚上魏楹回来了,一脸的倦色。
不过还是换过衣服就让拿三个小子的文章来看。
看过后,他的结论和魏柏差不多。
小馒头的文章最好,毕竟是他一直盯着的。
小包子出去游历,有所耽搁。回来后又承担长子的责任,不能全身心的投入。
不过也在中等偏上水平。
就是宁哥的文章真的是缺了点火候。
魏楹道:“弟妹啊,宁哥今年能上就上。不能上,要是你放心,这一年就让他留在相府。让小包子和小馒头的先生再教他一年。”
三叔祖父、三叔祖母也是帮了他不少的。
而且比起其他人,宁哥也算是个好苗子。
只是一直在淮阳老宅、眼界稍窄,所以稍欠一些火候。
再好好读一年书,明年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贾氏自然是很乐意啊。
当下道:“如果宁哥真的要明年再考,我就厚颜麻烦大哥、大嫂了。”
魏楹道:“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我说了的,能读书的好苗子,我一定会全力培养的。我平素忙,也只能抽空过问一下。不过小包子他们哥俩的吴先生,我是请得很用心的,绝对是个好先生。至于衣食住行,有你大嫂呢。”
沈寄点头,“是啊。”
顿了一下她又道:“持己,老家能考过童生试的,不如都接来京城跟着吴先生读书。咱们家就索性把他留下得了,办成个在京城的族学。要是能多几个小儿郎考进东山书院,那不是挺好么。”
她也不是来者不拒,还是给定了个门槛的:考过童生试。
反正一只羊是放,一群羊还是放嘛。
魏楹对沈寄笑笑,对她的建议显然听进去了。
还想着要再去请几个有学问的先生来。
到时候不只魏家人,淮阳那边有潜力的小儿郎都可以收进来。这些后生将来都是人脉啊。
干脆就办到最初的那个小宅子去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