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还有钱,你别舍不得花。天气热,租个好点的院子来住,千万别中了暑。吃好一点,不要亏待了自己……”
魏大娘一颗慈母心全化作了絮叨。
魏楹倒是挺耐心的听着,不时应几声。
“已经和胡胖子约好了会一同上路。到时候也租住在一处,娘就放心吧。”
胡胖子算是同魏楹走得比较近的同窗。
魏楹刚到镇上书院的时候,作为一个插班生,而且颇受书院德高望重的裴先生看重,比较受排挤。尤其他家境又十分的清贫。
能进书院读书的学子,家境还是颇为不错的。毕竟读书科举,其实也是一条相当烧钱的路。
至于胡胖子,一开始那纯粹是被魏楹丰富又很有特色的菜色吸引过去的。
用猪龙骨摆出的桥,白萝卜削成的明月漂浮在仿作河水的劲道汤汁上,真是又好看又好吃还有意境。
那是沈寄用简单食材给魏楹做的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
当时胡胖子凑过来问:“还有没有玉人何处教吹箫啊?”
魏楹正在从食盒里把菜拿出来,闻言也忍不住好奇的往里头瞅瞅。
然后用筷子夹出个同样是以白萝卜雕出来的‘玉人’放在桥上。
当时魏楹嘴角满是忍不住的笑意,寄姐的心思其实很巧啊。
不过这种她费尽心思做出来的菜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尔心血来潮又得闲才为之。
也难为她一路汤汤水水的送来。
这些都是各自干湿分开装放的,不然看着不会这么雅致。
而且,她雕工很好,明月好雕,玉人却难刻。
从前只知道她切菜刀走如飞,倒不知道她的雕工也这么好。
胡胖子一开始是提出要买寄姐,还不断提价。
魏楹当然不肯,一时说得不欢而散。
第18章
胡胖子当然不只是为了今天这一道别出心裁的菜。
之前魏楹吃的菜色就很打眼,让书院的人都很瞩目了。今天这一道更是。
虽然说沈寄的手艺和心思出挑,但当世比她手艺心思出挑肯定大有人在。
不过这里毕竟只是一个小村镇,而且平素不是什么大宴席也很少有人在吃食上如此的花费心思。
沈寄费心做出的菜色就显得比较突出了。
难得是食材简单,又投合了这些书院学子的心思。让魏楹在同窗里也倍有面子。
魏楹为人大气,并没有因为一时口角就拒人千里。
而且他目标明确就是想走青云路,能多结识一些有用处的朋友自然不是坏事。
于是请胡胖子一起分享沈寄做的美食,两人便慢慢这么成了酒肉朋友。
后来胡胖子见了沈寄本人,就说自己知道魏楹为什么怎么都不肯卖掉或者是把寄姐换给他了。原来是要留着红袖添香夜读书的。
还说自己日后不会再惦记了,他没这么不是东西。
魏楹也是经由他提醒才发现沈寄竟然越长越是标致了。
她现在和当初到魏家那个头发黄黄的,一副营养不良模样的干瘪小丫头已经是天壤之别。
已隐隐可以看出将来必定也是清新脱俗的美人儿一个。
寄姐一心想赎身呢!
不过,赎了身她也离不了魏家。
近水楼台先得月知不知道。他家的明月还能便宜了旁人?
咳咳,现在一切都还为时过早,她还未脱孩子气呢。
而自己于学业上更是半点不敢懈怠,非得取得功名成为人上人不可。然后,才能有红袖添香的福气。
裴先生很是看好他,也一直给他许多帮助这次院试算是他初试身手,效果不错。
这次院试胡胖子家里请了名师押题
让他写了十几篇文章,又请名师修改过,还经由他做知县的姑丈打听了主考官和副主考的喜好。
胡胖子也曾大方的说要让魏楹看一看押的那些题,他婉拒了。
不是魏楹清高!而是才是院试,不用如此,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
书院把往年院试中了生员的学生的文章刊印给他们看过
魏楹自觉自己不会低于他们,所以谢绝了胡胖子的好意。
如果这一关就要靠这样才能过,那日后乡试、会试、殿试他要怎么过
他在朝中可是一点根基也没有,而且越往上走那些有家族支撑的人会越占强。
他必须比他们优秀得多才能够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天赋他有,勤奋他也有。别人花一分的心力,他就花十分。
别人有退路他是没有的。
相信天道酬勤,苦心人天必不负。
果然,院试过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点为秀才。而胡胖子虽然有那么充足的准备也只中了生员,对他就比从前更加的亲热。
后来在学宫,有他时常在他做知县的姑丈面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