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下。”
形销神子,声如夜叉,说的,大抵就是他这般吧。
明鹜不知其中缘故,他本能地有些畏惧,不知自己犯了何事。但他想,应该与岑宝珠无关。
小小身板跪得端正,他颔首盯着他父王的皂靴发呆,青石板微凉,刺骨的寒直钻腿骨。
“朝北方磕三下。”
男子声音哽咽,神情凝重,强硬的语气不容小郎君拒绝半点。
一下,两下,三下,待明鹜磕完之后,他伫立原地,朝北方望去须臾。
男子越过小郎君,径直移步过去拉开门,明鹜这才发现,院子里灯火通明,被黑暗笼罩的书房,也被渗过来微弱的火光。而那些黑压压的人群,也如他的父王那般,面色阴沉,不见半点喜色。
事情发生得突然,在北地蛰伏三年的昭王突然带兵起义,扬言清君侧,靖国难。
人们这才想起,自三年前宛贵妃死后,这位曾经被宗帝看好的皇子也成了众矢之的。没过多久便隐隐传出些风声,有说他成了残废的;有说他痴痴呆呆得了离魂症的;还有的人说他毁了容,不敢于人前现身,日日待在屋子里苟活于世。
离京前,宗帝收了他的金矿,且北地位处严寒之地,无兵、无银,如何逆反?
此事一出,轮椅上的男子先是仰天长笑几声,紧接着摔了手中奏章,“皇儿,你看看,不是父王不放过他,是他自寻死路!”
明帧到底没有听从中宫的懿旨,不曾手把手教他的胞弟,反而日日教导宛贵妃的幼子。
年过十六的少年,脸上已褪去稚嫩,太极殿唯他二人,但他知道,隐于暗处的死士,不少于二十个。
明裕任凭他这位大皇兄猖狂大笑,他微微颔首,掩去情绪不作回应,空旷的大殿回荡着他的痴狂的笑声。
他起兵的消息一出,朝中一片哗然,纷纷如惊弓之鸟一般。毕竟这位昭王,那可是宗帝亲手教出来的,且与当初的徐世子,徐战神齐名。
然前线来报之时,只说昭王的兵马不足一千,众人无一不缓了口气,依旧该吃吃,该喝喝,没有人将这当回事。
一千兵马如何对抗朝廷几十万大军?就连老百姓也只是当个笑话听听。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
老百姓不在乎哪个皇子王爷当皇帝,他们只在乎明天的米面有没有涨价。
自三年前大败于庆之后,割地赔款,徭役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但避于长久的战火,大家伙都忍了。
当初一文钱能买一个包子,如今,得三个子儿。
很快,北地的战火烧到了巴蜀。
明帧如今把持朝政,却离不开程家的支持。程家人里里外外渗透其中,就连当初犯事的程泽延,都被放出来在大理寺做事。
早前有徐青章坐镇边疆,如今朝中上下,却无一大将可用。明帧只好任命老将军上前打头阵,可就连战役,程家也不放过一丝一毫。古稀之年的程杰老当益壮,甚是想亲自手刃反贼明棣。于是明帧命他为副将,一行大军雄赳赳地奔赴巴蜀。
巴蜀之地地形崎岖,环境险恶,毫不疑问,朝廷军被打得节节败退。
昭王每回都带领兵马在前线冲在前锋,北地的人像是不要命了一般,于战场上奋勇杀敌。
几万大军说没就没,远在千里之外的明帧彻底慌了。明明早前那些谣言并非空穴来风,他的探子一一证实。
他不料,那个男子蛰伏几年,居然半点不减傲气,他以为宗帝将他的风骨全部碾碎了……
蜀地失防,副将被擒,也是巧了,北昭军拿程杰的人头血祭旗之时,朝廷的军旗被一阵妖风刮断了。
士气大减,群龙无首,朝廷军溃不成军,纷纷抱头鼠窜。
巴蜀位于长安城的下首,占领蜀地之后,明棣命人稍作休息,后日再攻城。
短短十几个月,明鹜深觉大梦一场,他那寡言少语的父王,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不仅有一副惊为天人的相貌,他还有着自己捉摸不透的雄才大略。
他小小的内心洋洋得意,对于他的父王,他深以为傲。
“鹜哥哥,那位大哥哥就是你的父亲吗?”
方才那位俊美的男子带着身边几位谋士从他的帐篷前路过,这小团子无意中目睹他的神容,登时目露痴色。就连人都走远了,她这会还在遥遥远望呢,半点舍不得挪开目光。
“哎,鹜哥哥,你怎么不说话呀,你怎么走了?”
一边是自己崇拜的父王,另一边是他的小团子,他心中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苦思半晌之后,他最后得出结论,即便是他的父王,也不应该抢他的小团子。
是以每回他都以己身,全部拦住宝珠望向明棣的痴迷目光。
…………
千里之外的普济馆亦是得了消息,昭王明棣扬言朝无正臣,打着除奸佞的旗号,带领几万大军,很快便要兵临城下。
这是兰姝头一回听到他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