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o6章(2 / 2)

奴也有这等大才。】

【赵匡胤:……】

赵匡胤知道汉武帝是效仿秦念,才会这般褒词贬用。

见到敌人就得战,不战就是有他志?

到底是不知兵到什么地步,才能说出这种话?

赵光义已经沉默了许久。

看着后世秦皇历数他的过错,他才发现自己不知兵到了什么地步。

他已经三十六岁,许多军事构想早已成型。

就如这“制图授略”“文臣监军”皆是为了防止武将擅权。

可结果竟是“雍熙丧师”“终宋不振”。

【秦念:雍熙惨败之后,赵匡胤留给大宋的精锐将士算是被赵光义祸害完了,宋朝自此对外由攻转守,又一个异攻守之势。】

【赵匡胤:……】

再怎么偏爱三弟,面对赵光义在军事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愚蠢举动,赵匡胤也不由得心生怒火。

可当他看到赵光义苍白的脸色、以及几乎站立不稳的模样,怒斥的话已经到了嘴边却是说不出来。

罢了。

如今的太子已是德昭。

【刘彻:别侮辱朕的功绩!】

【秦念:你应该说“别来沾边”。】

【刘彻:别来沾边。】

刘彻从善如流。

这四个字确实更能表达他的本意。

刘彻对此很是满意。

【赵匡胤: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赵匡胤怅然。

【秦念:由攻转守,指的就是只能被动防守。由于“制图授略”“文臣监军”在你大宋成为定制,你大宋的军事为群里垫底,人送外号“大怂”。】

有人为了洗白赵光义,将“制图授略”“文臣监军”说成是为了矫正五代十国的混乱——为了扭转“兵骄逐帅,帅强叛上”,赵光义只能以这种方式管理武将。

但五代十国与赵光义之间还隔了一个赵匡胤。

赵匡胤的军制改革已经做到军权集中于中央,这时候的大宋可不是大怂,军事实力相当强,十几年间吞并荆湖、后蜀、南汉、南唐。

高梁河之战赵光义战中怯逃致使宋军溃败,宋将在知道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却并没有强行拥立赵德昭。

足以说明武将叛变问题已经在赵匡胤的一系列军事改革中得到有效遏制。

偏偏到了赵光义时期,就变成“制图授略,远程遥控”“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致使军队战斗力陡降。

这分明就是赵光义自身能力不强导致疑心病过重,对军队失控的恐惧到了病态的地步。

第80章

【赵匡胤:……】

“制图授略”“文臣监军”成为定制?

赵匡胤已经能想象往后的宋将面临着怎样的局面。

“光义, 往后……于府中修书吧。”

赵德昭目不转睛地望着天幕,却是聚精会神地等待晋王的回答。

父皇此言,是要彻底夺晋王之权, 并将其软禁于府中。

“臣弟遵旨。”

在秦念的讥讽中,赵光义看到的是一个声名扫地的误国之君。

比起在外被人耻笑,禁足于王府中甚至是好事。

【秦念:算了,赵光义的军事越说越生气,不说了。】

赵光义在军事上最灾难的表现,秦念已经说得差不多。

还要说,就是对党项的错误判断与决策,让大宋错过控制西北的最佳时机,最终西夏得以建国, 成为宋朝的另一大边患。

但比起之前说自毁城墙、制图授略、文臣监军, 这就显得不够看。

而且今日话题是宋太祖赵匡胤, 总不能光说赵光义的事。

【秦念:赵德昭,历史上的赵炅军事上虽然一塌糊涂,政治上也只能说是及格,但对百姓还算可以, 故而宋朝好歹也成功延续下去。你既然取而代之, 可别做得连他都不如。】

【赵德昭:我定当勤政爱民。】

这句叮嘱也就是秦念的突发奇想。

直接换皇帝的情况, 在群里还是第一次。

【赵匡胤:这北伐之策……】

赵匡胤再度询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