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葛胜利往旁边站开,示意旁边看热闹的村民,“有信件的过来拿信件,需要邮寄包裹的提早回家准备包裹,等小程同志跑完邮回来,再把包裹给小程同志捎去邮电所。”
第24章
那些有信件包裹的村民, 一窝蜂地上前,围着站在桌子旁的程英问:“小程同志,有俺家的柱子写得信没有?”
“我家大闺女春分上月说要给我寄一些城里稀罕的罐头和麦乳精回来, 她寄回来没有?”
“小程同志, 我儿子大牛在市里的钢铁厂工作,他每月都会给我寄一张汇款单, 这个月已经迟了好久,你看看有没有我家大牛的汇款单?”
“我家老二给我定了报纸, 每月你爸都给我准时送来,这次你爸出了事,那报纸也没按时给我送来。”
程英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 从厚重的绿色邮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属于矮门村的信件包裹,挨个发放给围着她的十来个村民:“李家大娘, 这是你家柱子给你写得信。春分她爸,这春分邮寄给您的东西,里面有两罐麦乳精, 一罐牛肉罐头、一罐黄桃罐头,你打开包裹看一下,看看有没有破损, 没有问题的话, 在我的单子上签个字, 表示你已经收到了东西。你要不识字, 不会写字, 就在单子上摁个手印。许家大妈,这是你家大牛给你的汇款单,你得自己去镇上的邮电所取款。曹石家的, 这是你家的挂号信,里面好像是份文件,你仔细看看是怎么回事。黄会计,葛书记,这是你们订得报纸,另外还有一份报纸,是你们村上邓老师的”
被这么多人围着,嚷嚷着,程英没有一点慌张,十分沉着冷静,做事不浮不躁,干净利落地把事先整理好的矮门村所有信件包裹都发放给相关的村民,又对没有收到信件包裹的村民解释,镇上邮电所没有收到相关的包裹,请他们再等等。
最后她拿出一张邮电所签收单和一块红泥印,让春分她爸摁了个手印,再把所有的东西都收拾好,对村民说:“各位乡亲们,咱们全镇就三个邮递员,要跑二十五个大队,五十多个村儿,每个邮递员除了周末休息日,每天都在跑邮的路上,实在是忙不过来。这次因为我爸摔下山的缘故,我们支局长年纪也挺大了,也不熟悉我爸这条邮路,有些邮件包裹为此耽搁了时间,实在不好意思。以后我会风雨无阻,准时把邮件送到大家手里,请大家放心。”
“原来如此,那我们就放心了。”村民都表示理解,邮递员这份工作,看似是国家干部编制,工资不错,实际却是个十分辛苦的活儿。
邮递员不管春夏秋冬,无论路途多遥远,又或者是刮风下雨,他们都要跋山涉水,坚持把邮件准时送到收件人的手里,很少有丢失邮件或者迟到的情况,村民也知道邮递员干这份工作有多不容易。
李柱子娘拿着手中的信,上前来热情地拉着程英的手说:“谢谢你嘞小程同志,你走了老半天路,一定又累又渴吧,你到我家喝口茶,歇歇脚吧。你爸以前每次帮我送了信,都会在我家坐会儿,我家就在山顶的路边上,离这里不远,你喝了茶就走,不耽误你的路程。”
程英下意识地想拒绝,却看见大黄直接跟着李柱子娘往山顶上一套土屋走,她楞了一下,转头无奈地把邮包重新背在背上,跟着李柱子娘走。
临走前,一个老太太对程英说:“小程同志,你跑完邮回来,记得来村上找我们书记,让我们书记喊我,我要给在城里工作的孙子孙媳,邮寄一些家里晒的笋干、红薯干,还有一些粮食鸡蛋给他们吃。”
程英脚步一顿,回头问:“这些东西加起来有多重?”
老太太笑眯着眼睛说:“不重,也就一百来斤。”
程英:
她是邮递员,不是牛马,这么重得东西,让她背着下山帮着邮寄,这老太太是认真的吗?
旁边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十五岁小姑娘,立马拉着那老太太的手说:“奶,您在胡说些什么啊,这么多的东西,您怎么好意思让邮递员给您送啊,小程同志没有那个义务帮您背这么重的东西送去镇上,她只是送信的,不是送货的!我跟您说了多少次了,您真要给我哥他们邮寄粮食,也得是我跟我爸他们背去镇上的邮电所邮寄,您不要老想着让邮递员帮您送。”
老太太撇嘴,“她反正要经过我们村儿回镇上去,她帮我带点东西去镇上的邮电所邮寄怎么了,她年纪轻轻的,这么点东西都背不得,还做什么邮递员。想当年,我年轻那会儿,我什么活儿都能干,两三百斤的东西,我随随便便都能背起来”
程英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她知道世间奇葩多如牛毛,尤其在乡下,那些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农村老太太老头子更是奇葩中的奇葩,她想过自己会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难缠的奇葩,没想到这才短短半天的世间,就遇到了这样的人。
程英望着那老太太,皮笑肉不笑道:“不好意思老太太,我的工作是邮递员,我的职责就是送邮件,请您听清楚,是‘送’,不是收。我们邮递员没有义务帮人收揽包裹送去邮电所,如果大家伙儿有什么轻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