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有得有失吧,林泰来没好气的说:「跪!跪!过几天就跪!」
而后人到全了,部议开始。王天官在开场简单先说了几句:
「近日朝廷正职缺额甚多,今天将缺额正职的提名列出来,然后上廷推,就从户部尚书开始吧。」
左侍郎刘虞夔开口推荐说:「户部右侍郎杨俊民足堪大用。
他曾做过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这个职位本就有升为户部尚书的惯例。
只不过朝廷未有空席,杨俊民只能一直屈居户部右侍郎,如今补为尚书也是顺理成章。」
刘虞夔说完了后,众人没有看王天官,却都看向考功司郎中林泰来。
众所周知,林泰来可是杨俊民的老仇家了。
当年林泰来「白衣渡江」,偷袭江北巡抚察院,活捉杨俊民的段子,至今还在流传。
在众人的目光里,林考功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泥塑木偶一动不动。
这就让众人都很奇怪了,有人提名你的仇家,你都不说几句?
一个平时发言最积极的人,突然就闭嘴了,这其中肯定有事啊。
难道是因为申首辅的威力和影响?
而王天官虽然注视着右侍郎王用汲,嘴里却仿佛在询问众人:「还有没有其他提名?」
在最近这段时间,已经暂时被首辅拿捏的王用汲大概就相当于传声筒。
王用汲纠结了半天,蹦出一个名字:「大司徒非声望隆重者不可,兵部左侍郎石星已入朝三十余年,素有名望,该升为户部尚书。」
听到这个名字,众人都很吃惊。
部议上出现石星的名字并不奇怪,毕竟这是一个嘉靖三十八年的老牌进士了。
但王用汲提名石星,这就很意味深长。
尤其是石星先前非常积极张罗文坛大会,然后却又在当天消失,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
想到这里,众人忍不住又看向林泰来。但回应众人的,还是只有沉默。
林泰来不在人选问题上说话,王天官便也不表态。
大概在王天官心里,这样也挺好的,卖首辅一个面子,缓和一下形势。
该怂就怂,看开了就能海阔天空。人生在世,真没什么想不开的。
而后王天官淡定
的继续主持:「上次提名的工部尚书廷推未能通过,今次继续提名。」
刘虞夔坚持说:「我仍然以为,工部左侍郎曾同亨最为合适。
如果连资深久劳的曾同亨都不能升为工部尚书,那又何以让人信服?」
王用汲质疑说:「上次提名曾同亨,廷推没通过。这次又提名他,合适么?」
刘虞夔也不废话,直接说:「那你认为谁合适?」
王用汲便提了个意料之中的名字,「以工部尚书衔总督寿宫修建的周采。」
林泰来还是不说话,王天官就快速往下进行:「都上廷推就是了,下面提名大理寺卿。」
还是左侍郎刘虞夔率先发言,提出了一个很久没有出现的名字。
「原南京吏部尚书李世达为钦差时,因处置苏州民变不当而罢官。
当时本来罪不在他,罢官之处分稍嫌过重。
如今已经过去四年,可以稍加宽宥,将李世达降级起用为大理寺卿。」
众人再次齐刷刷的看向林泰来,这可是李世达罢官事件的另一个当事人。
不过林泰来还是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众人便暗暗想道,看来林泰来今天真打算沉默到底了。
接下来王用汲还是意料之中的说:「太常寺少卿齐世臣,为人正直,遇事不盲从,可以升为大理寺卿。」
王天官今天效率很高,不做任何争论,「李世达和齐世臣还是一起上廷推,下面提名太仆寺卿!」
太仆寺卿虽然是一个二线官职,但也是二线里的小极品了,值得放在吏部部议上讨论。
这次是右侍郎王用汲先说话:「鸿胪寺卿何以尚年高德劭,一生刚正,十分适合去太仆寺任职。
同时也算是嘉奖,为朝廷树立一个榜样,鼓舞举人出身之官员。」
本来大家以为,今天一直代表清流势力提名的左侍郎刘虞夔这回不会再发言,
毕竟何以尚是和海瑞一起下过狱的老战友,清流势力在道义上不可能去否定海瑞和何以尚这样的人。
但是刘虞夔还是说了句:「江西巡抚陈有年现在只有四品,与年资不匹配,可以升为从三品太仆寺卿。」
连心态很好的王天官都有点侧目,你们清流势力实在有点太贪了啊。
这是被首辅抽打之后,打算和首辅硬刚到底?
最后王天官做了总结发言:「四个正职的提名就这样,等过了献俘礼后,再组织廷推,散会!」
其他心里吐槽,王天官和林考功的立场真是高度一致。林考功不发言,王天官也就跟着不表态。
这次吏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