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546节(1 / 3)

当然,自费来凑热闹也很正常,每次都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是一般进不了核心主会场。

而后冯时可又继续说:“复古派名宿、名列后七子的吴国伦前辈可能不忍心看到弇州公退位,所以只派了弟子到场,也算是代表湖北。

另外湖北公安派的袁宏道,正好在你们吴县当知县,这次也可以参加了。”

林大官人不由得感慨,以目前这个时代来说,参加本次文坛大会的阵容堪称群星荟萃啊。

正常情况下,很难凑齐这样的阵容,由此可见王老盟主“退位”对文坛的震动。

不知为何,林大官人想起了武侠里经常有的“武林盟主或者大佬金盆洗手”剧情,而且必定有一大堆配角观礼,而且八成概率出血案。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文坛精英名流都来了,还有很多文坛名人身处官场。

这部分人不可能无故旷工一两个月参加文坛大会,除非在南京做官,或者是碰巧在苏州。

林泰来忽然想起什么,又问道:“你们松江府号称天下第二雄郡,代表是谁?怎么没见你提起?”

冯二老爷深深的叹口气,小声说:“我,和陈继儒。”

林大官人愣了愣后,“啊?这都啥这可真是青黄不接啊。”

冯二老爷恼羞成怒的说:“我们松江府文坛频遭不幸,莫如忠、莫是龙父子这两年先后去世,不然何至于此!”

林大官人连忙安慰说:“不要紧,将来我挑一个文才最好的儿子,让他迁居松江府,一定能把松江府的文艺水平重新带上来!”

冯二老爷黑着脸,还是那句话,不会安慰人就别强行安慰!

最后林大官人问道:“对了,还有件事,为什么弇州公派你来接洽,而不是邹迪光?

难道是因为弇州公觉得,他更离不开邹迪光?”

心细如发、喜欢猜疑的林大官人,不会放过每一个可疑细节。

冯二老爷很随意的答道:“因为邹迪光暂时回无锡县了,好像那边正组织重修古代的东林书院,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你还是要当心邹迪光,他一直在为了推举顾宪成而活动。”

林大官人:“……”

卧槽!难道这就是蝴蝶效应吗?清流势力重修东林书院比历史上提前了好几年啊!

所以沈鲤千里迢迢的南下参加文坛大会,是不是因为顺道?也许本来他就要去无锡县?

(本章完)

------------

第五百一十二章 没见过这么能恶心人的!

在无锡县东门内,有一处占地十几亩的遗址,乃是数百年前著名大儒杨时所建东林书院的旧址。

但此地至今早已荒废,依稀可见的路径两侧野草丰茂,只能通过各处残存的台基想象当年的格局。

还有一些空地,都被附近人家占了种菜——这是很多古代城市园林荒废后的结局。

在今天,沉寂数百年的东林书院遗址突然迎来了一批访客,看起来身份不凡。

为首者身穿孝服,一边对着遗址各处指指点点,一边对着其他人说着什么。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原吏部考功司员外郎、今年因为丁忧被迫回家守制的正道真儒顾宪成。

虽然说,守制期间出来活动可能不是很合适,但为了正义事业,都是可以理解的,又不是喝酒吃肉亲近女色。

被林大官人问起过的、王老盟主身边仅存的卧龙凤雏之一、近年时常与冯二老爷并称死忠的邹迪光,此时也在现场。

作为本地的东道主,顾宪成和邹迪光引领着别人参观东林书院遗址。

在顾宪成旁边最近的那人,面色青黑,乃是同样在今年辞官的原礼部尚书沈鲤。

虽然沈鲤已经退了下来,但是依然有地位。

其一,大明高官辞职后,又被起复的宛如家常便饭,随时可能重回朝廷。

所以对待这种辞职官员,不能当后世那种人走茶凉的“退休老干”看待。

其二,沈鲤即便不当礼部尚书,依然是清流势力的精神领袖。

现如今的清流势力的中坚骨干,大都是他发掘或者提携的。

此刻只听顾宪成对沈鲤道:“这次回乡后,邹前辈对我说,重建东林书院可以凝聚正道人心士气,我听后深以为然。”

对顾宪成话里的弦外之音,沈鲤当然听得出来,就是想加强“组织建设”,建立一个更严密的体系。

于是沈鲤便叹口气说:“吾辈同道而行,是因为志气相合,不是为了结党。”

顾宪成反问道:“以如今之颓势,如果不结党,还能敌得过奸邪小人吗?

正所谓魔高一尺,然后必定要有道高一丈。”

虽然顾宪成没有具体提到名字,但在场人人都知道,这个“魔高一尺的奸邪小人”是谁,反正不是清流势力的传统攻讦对象申首辅。

邹迪光上前一步,对沈鲤说:“在下辞官后,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