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赶紧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算了算了,当首富就算了,当国内的首富太危险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呢。”
这事也给林三七敲响了警钟,在国内想当首富,得掂掂自己有几斤几两,到时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石楼村能保得住自己的。
于是林三七悄悄来到林天华身边轻声说道:
“十叔,谈判的时候增加一条,我们在香江的银行开一个户,跟妙春堂的所有交易款项全部存入香江的银行,不要回到内地来。”
林天华也是老狐狸了,马上就明白了林三七什么意思,于是微微点头。
尹涟漪却有不明白了,轻声问道:
“林三七,如果你把资金留在香江,那你就没办法在内地办理出口退税了,这可是损失好大一笔钱呢。”
林三七丝毫没有在意,反而提醒道:
“以后你当财务经理,我们在香江也在成立一家分公司,出口港澳台地区或者国外的资金全部都放在香江的账户上,一律不转回内地。”
“为什么?”
“我怕呀。”
“怕什么?别人是怕没钱,你有钱怕什么?”
“就是因为有钱了才怕,财不露富懂不懂,要是被某些资本盯上,恐怕我们全家会被当作一头肥猪宰啊。”
尹涟漪还是不能理解,林冰巧更不耐烦了:
“哥,涟漪姐,你俩别管自己亲亲我我呀,你们还没说一会儿我们去哪庆祝呢?”
“别急,晚上还有招待晚宴,去潮府餐厅,潮汕菜为主,邱董事长就是潮汕人。潮府的鲍鱼鱼翅很有名,老板跟十叔关系不错,十叔也顺便要去跟他们谈笔生意。”
一听有美食,两女就心情愉快。
那边谈判也很顺利,一个有好货,一个有需求,所以很快就达成了一揽子采购协议。
妙春堂这次给出的采购金额高达5亿港币,这还仅仅是一期,后面还会根据香江的销量追加采购。
双方皆大欢喜。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大订单就是5亿,这给林天华和尹涟漪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林三七来说,他的穿越流量变现终于开始公司化,规模化了。
只要他在59年太太平平不出事,把59年的“土特产”源源不断输送到2023年,林家的发达将是肉眼可见。
当天晚上,潮府餐厅,双方庆祝得愉快。
也在当天晚上,岭南堂拿下潮府餐厅一份1000万元的试水订单,第二笔生意达成……
第189章 没有棉花难过冬
公司开张,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林木森忙着中医馆的装修,按族长的吩咐,装修要越豪华越好,清一色的红木家具。
林三七则是忙着选择公司办公场所,以及公司注册事项。
还好石楼村就有写字楼5栋在出租,都是摩天大楼,本村人租用只要半价,所以很快就选择好了地点。
不差钱的林三七租了天河中心b座66楼的半层楼,800平米,一半做了办公区域,另外一半做了商品展示区。
以后五月广场的岭南堂中医馆二楼是做零售,而天河中心公司所在地是做批发,分工不同。
林天华将自己在奔驰公司的嫡系部队全挖了过来,一个卖车的,一个卖中药材的,避免了同业竞争合同的限制,直接就可以上岗。
于是岭南堂公司的销售团队迅速成立了,还是一支精英队伍,可谓是一步到位。
这些销售精英愿意跟着林天华跳槽的原因,除了是人情外,更重要的是林天华承诺每个人收入翻倍。
没有什么人才是花钱请不到的,如果还请不动,那就继续加倍……
尹涟漪的财务部也组建完毕。
尹美女把大学同寝室的3个同学兼闺蜜全挖了过来,一年50万的年薪绝对是天花板了,于是一群青春活力的小姑娘成为了岭南堂公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反正林三七总是喜欢有事没事就往财务部指导工作……
加工车间和冷藏仓库则选在了石楼村西南边的“仓储区”。
岭南堂所有人工都是石楼村村民,所以地点肯定要选在村里,方便村民上班的同时,护村队也可以随时支援。
毕竟加工车间里面的可都是顶级中药材或食材,随便被人偷走一箱子那都损失惨重。
当然这个加工仓储车间是暂时,以后随着公司壮大肯定要搬迁,城区不允许工业存在。
这样忙忙碌碌了一个多月,终于公司的事情都差不多搞定了,林三七对外宣称自己又要去外地采购了,然后重新又回到了1959年。
四九城已经进入了12月,零下5c的低温把林三七差点没给冻死。
南方人到北方工作,最难适应的就是这个气候。
林三七站在院子里,看着乌压压的天空,吹着冷冽的西北风,觉得奇怪,咋不下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