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宽街中医院谁不知道,林苦参大夫非常疼爱这个小儿子,把大半家产都分给了小儿子,所以林三七从来是吃穿不愁,炒个菜都要用半瓶油的败家子。
(林三七:exce ?这谣言是谁传出来的?林杜仲?)
所以想让林三七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突然李泽旭有了一个主意,于是兴奋地说道:
“吴科长、杨哥,我有一个主意你们听听,你们有没有记得林三七从清海回来的时候,那样子简直跟叫花子一样,说明他在清海可是吃了老多苦头。”
屋里几人都点点头。
林三七从清海回来差点被当乞丐被轰出医院,这事在中医院早当笑话传遍了,谁都知道。
“你们想呀,现在出趟差多不容易,一路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尤其是咱们药品采购还要去大山里,运气好还能找个招待所,运气不好跟野人一样露宿野外,这工作真他妈不是人干的。”
在场几个都是老采购了,对李泽旭这话感同深受,同时准备继续听听他有什么鬼主意。
“我的想法呢,吴科长,你是安排采购日常调度的,那就给林三七密集安排出差任务,让他一年十二个月365天,天天都在外地采购,回不到京,看他林三七吃不吃得消?”
杨小青一拍桌子:
“妙呀,李泽旭,你狗日的这招够狠呀,而且还是在吴科长的工作职权范围内,让他有苦说不出。他要有意见,就来一句你是干部,就要以身作则,看他怎么办。哈哈。”
吴科长也是眼睛一亮,轻轻点头,显然对这个鬼主意是认可的。
因为科室领导安排职工去正常出差,哪怕是院长也说不出个什么来,毕竟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是堂堂阳谋。
祝兴晨却在后面弱弱泼了盆冷水: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西北组的采购任务一向来都不是很重,因为西北的药材较其他地方少,所以哪有那么多工作安排给林三七?”
中药材的分布,这是跟人文历史和自然气候有很大关系。
相对来说,华东、东北等地区的中草药分布最多,其次才是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区。
而西北地区自古以来要么气候恶劣,要么地理环境不适合,最主要的是西北地区一向来不是汉族人口主要聚焦区,古代鲜有名医名家。
所以西北地区的中药材是全国六大地区里排名最少的,且大多集中在陕西秦岭一带。
具体到采购任务也就是最轻,这也是为什么像华东地区有3名专职采购人员,而西北地区只有1名专职采购员。
第144章 吴副科长的阴险
祝兴晨继续分析道:
“西北地区采购任务少,那么整天安排林三七去出差就不是很现实。其他地区任务重,但不是林三七分管区域,所以大家都想想办法,怎么把林三七折腾到其他地区去?”
“对噢!”
杨小青几人一听都陷入了沉思。
“可是地区分工刚完成,现在才过了一个多月就要调整,恐怕孔水虎那里就难以通过。另外,全国六大区域,西北是最差的,那里有狼,咱们谁愿意跟他林三七换呀?”
愿意去西北,也不会睁睁被林三七摘了干部桃子。
吴副科长这时候的眼睛却是亮晶晶的,显然已经智珠在握在了:
“这事情好办。”
本来七嘴八舌的几人都静了下来,看向了这位吴副科长。
药库那边已经反映过来,需要我们采购叶下珠、凤尾草、鸡骨草、莪术、石决明、穿心莲等十几味中药,你们想想,这些中药材都有什么特色?”
说到这个,负责华南地区采购工作的李泽旭最有发言权了:
“这几味药我熟悉,叶下珠、凤尾草、鸡骨草、莪术、石决明和穿心莲都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
说到这里,李泽旭突然顿住,眼睛也发亮了,激动地说道:
“我明白了,吴科长,我明白了。”
杨小青和祝兴晨满脑子问号:“你明白啥了?”
吴副科长则是管自己喝着水,笑而不语。
李泽旭突然从前包里拿出一张全国地图,给大家解释道:
“大家看,鸡骨草主要产地在广栖的玉林、莪术的主要产地在钦县;叶下珠主要产地是东广省的梅州、凤尾草主要产地是湛江;穿心莲的主要产地是胡建漳浦、而石决明主要产地是莆田。
如果林三七要采购这六味药,别看数量不大,但却要跑遍华南三省六市,而且一路都要翻山越岭、上天下海,很惨的。
看看这些什么玉林呀、钦县呀、梅州啊,那都是在大山里面,交通不便也算了,气候又闷又湿,标准的鬼地方哇。
还有这个湛江、漳浦、莆田都是在海边,这些地方都是古代流放犯官的地方,你们想想这环境能好到哪里去?一趟跑下来,太阳能晒脱三层皮。
关键这三省六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