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又称黔州,属于大周国的西南边境。
黔地是一个荒蛮之地,山高林密,平地极少,人口不多。
又因与挝族毗邻,边境百姓经常受到挝族侵扰,苦不堪言,大周只好派一个五千人的军队在此驻守,镇压,又把犯人流放在此,在军队看守下开荒种地,挖矿,发展人口。
听到发展人口白黎嘴角直抽。
敢情流放犯人还带着繁衍后代的艰巨任务,难怪一家老小都分在同一个地方。
从踏入黔州地界开始,众人仿佛走进了一幅山水画卷之中。
入目所见,层峦叠嶂的山峰连绵起伏,像是大地隆起的脊梁,直插云霄。
这些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如斧劈刀削般陡峭险峻,有的则圆润舒缓,宛如沉睡的巨兽。
山上植被繁茂,在深秋里还郁郁葱葱的树木从山脚一直蔓延到山顶,仿佛给山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
山间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那云雾时而浓密如棉,将山峰遮掩得若隐若现;时而稀薄如纱,轻轻拂过山间,给山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韵味。
在这云雾之中,偶尔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声,却不见鸟儿的身影,仿佛它们也隐藏在这仙境般的世界里。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袤的梯田映入眼帘。
细小狭长的梯田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腰。
田中的水稻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掀起层层金浪。
在阳光的照耀下,水稻叶上的水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宛如一颗颗细碎的宝石。
深秋,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看那压弯了腰的稻秆就知道,眼见就要收割了。
山脚下,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潺潺流淌。
河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游动的鱼虾。
河边,个衣着补丁打着补丁的妇人正在洗衣,她们一边洗衣,一边欢声笑语,那爽朗的笑声在风中回荡。
白黎等人正沉浸在这美好画卷之时,李东凉飕飕的来了一句:“看到那边的梯田了吗?”
嗯??
是个正常人都能看见好吗?
“如无意外,那边的稻谷就等着你们去收割了!”
!!!
众人瞬间觉得风景不美了,鲜花不香了,默默闭上了吱吱喳喳的嘴巴。
白宗仁见家人情绪低落,想着给大家打打气说道:“不就是收割稻谷么,这有什么难的,比起军营里的各种训练轻松多了!”
一众女眷:你还不如不说呢!
在上一个城镇,李东就要求他们把马车卖了,不然到了军营太打眼,大家都不好交代。
白黎也不好跟整个军队对着干,于是把四辆马车卖了,得了一百多辆银子交给了母亲黎明月保管。
李氏虽然管着家,但她不是专制的人,公中有银钱的时候,也不会拘着儿媳妇把银子上交。
马德海看着穿着囚衣带着枷锁,徒步走路的白家人,心里终于平衡了些。
总算像流放犯人了!
这一路上白家人像官爷一样游山玩水,坐着马车悠哉悠哉走过来,就他家像实实在在的流放犯人,吃不好睡不好,用脚步一寸一寸的丈量着路程走过来,让人看了不心塞都不行。
同样都是流放犯人,两厢一比较……都不想说了!
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李东带头,带着众人走进一个村落。
只见一座座古老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楼前屋后,种满了各种瓜果蔬菜,绿意怏然。
村落中,几个孩童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则坐在门口,晒着太阳,手里搓着苞谷。
这么大一个队伍进村,并没有引起多大轰动。
除了不懂事的幼儿好奇地打量几下,其他面上人波澜不惊,好像习以为常。
这些村人看似和平日无异随意自然的干着活计,仔细一看就会发现,无论是村妇还是孩童老人,每个人的眼睛都警惕地看着来人,等人看过去的时候,他们又在低头该干嘛干嘛了。
穿过村落,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村落后面是一大片开阔地,三面环山,要进军营必须经过村落,而进村落只有一条山道,一路上设了几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士兵把守,连只陌生的苍蝇都飞不进来。
选择此地驻扎军营,应该也是看中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只见一排排的营帐依山而建,凹字型的布局,中间一大片空地是校练场。
这时烈日当午,校练场上传来“嘿嘿哈哈”的训练声,李东吩咐他们在校练场外站定,他进去禀报,交差。
白黎好奇地到处打量,心里猜测着他们这些流放犯人住在哪里。
可惜除了营帐,就是校练场,看不到别的房子。
一会儿,李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