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再修改一下。
送衣服的那天,程以时跟蒋彦辞都忙, 只有不去幼儿园的蒋行舟闲着, 所以就有他陪着孟鸳去改衣服。
结果路上这一老一少被“地痞流氓”盯上, 把两个人堵在裁缝铺的路上要钱。
然后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 一个带孙子出门的老爷爷横空出现,上去对着他空有外在实则一身虚的“地痞流氓”踹了一脚。
这一踹, 孟鸳才认出来这个踹人的老爷爷是她一个熟人。
蒋父对这个“老穆”显然易见地很关切,难得得没有在五分钟的固定时间挂断电话,而是静静地等着孟鸳说话。
“老穆?”
“没错,就是之前跟我在一个海东文工团的那个跳芭蕾的老穆。”孟鸳说起来这个人,表情还挺耐人寻味的。
程以时听到这里,端着瓜子花生的手都顿了一顿。
不是。
现在这个场景好像有那么一点点的奇怪!她婆婆给她公公打电话并且聊得还是一个“救命恩人”的熟人…
她耳朵不自然地动了动,八卦的那一颗心也动了动。
在她脚下面坐着的蒋行舟小朋友察觉到她的小动作,也不着急地摆弄他的那些积木玩了,拽着程以时的裤子站起来,趴到她耳朵边说:“妈妈偷听奶奶爷爷说话。”
“没有。”程以时把企图找茬的小崽子重新按了下去,让他继续回去玩他的积木,“你赶紧玩积木去,不玩这个积木就送给邻居家的弟弟。”
他们房子对面的人家,这几天刚生下一个小男孩。本来这件事跟他们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有碍不住“凑热闹”属性的蒋行舟在那天跟着邻居家的亲戚跑进去看小男孩,又被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当场认出来他的身份。
于是,被通知的程以时和孟鸳只能顶着尴尬,带上了礼金礼物过去探望了一下。
而这次满月礼请客也成为了他们家跟对方交流的一个契机。
没有什么街道同龄好友的蒋行舟勉为其难地交到了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好朋友。
但是在蒋行舟眼中,好朋友分一些好吃的可以,因为他们家多。分一些个玩具就不太行了。
因此在听到程以时要把玩具给邻居家好朋友,蒋行舟小朋友就不愿意了,他急忙道:“弟弟还小,不会玩玩具,不能给他。”
程以时的本意也就是转移开他的注意力,也没真要用这个借口把他的玩具给其他人,当即便附和了他的说法,摸摸他逐渐长了一茬新头毛的脑袋瓜子,对他说:“对,舟舟说得对!”
她本以为之前的事情就已经结束了,谁料她傻白甜儿子是一个没头脑的。
“那妈妈还想听爷爷奶奶说话吗?”自以为保住了玩具的蒋行舟眨着眼睛问。
程以时:“……”
而事实上,孟鸳跟蒋父的对话其实特别简单,并没有复杂的事情。
在孟鸳跟蒋父说了她是怎么跟这位老友重新碰面,感慨了这位原来练习芭蕾的老友在晚年转向学习咏春的事情,并说出了老友的幸福晚年后,蒋父就对这个老穆一点不放在眼里了。
取而代之的是,他提起的另一个话题:“旗袍好看吗?”
孟鸳跟他相处了大半辈子,第一次在小儿媳小孙子前红了脸,愤怒地说要挂电话。
蒋父是了解孟鸳的,赶在她真正生气挂电话之前,寻了个“要跟儿媳孙子通话”的理由曲线救国了一下。
孟鸳知道他“用心叵测”,可倒也没真的驳斥他的要求,转头跟那边“愉快”聊天的母子两人说了一下接电话的事情。
正在单方面生气的程以时,以及完全不知道他妈妈生气的蒋行舟在听到蒋父的这个请求后都沉默了。
这是发生了什么?
程以时到底跟蒋父是熟悉一些,才开始聊得两句还有些生疏,后面再聊下去就显得自然许多了。
于是在被蒋父突然问到“你妈妈做的旗袍是什么样子”之后,她下意识地回答了一句“超级漂亮”。
蒋父在电话线那头轻轻一笑。
程以时则是一头雾水,还没有想明白发生了些什么。
轮到蒋行舟接电话,他更是把“傻”“大”“胆”表现得淋漓尽致。根本没把这个记忆中没有太多印象的大/官爷爷当成什么大人物,从他藏了几颗糖到他养的大鹅昨天下了几个蛋,都恨不得掰碎了跟对面说个清楚。
蒋父或许是也没适应在他们一家“沉默寡言”的基因影响下,后代小辈里竟然还能出现这么一个“小话唠”,晕头转向地听小崽子说了十几分钟废话。
最后要不是他的警卫员过来提醒他,下面还有事情,他可能要一直听下去。
蒋行舟对这位素未谋面,起码是在他定义里中没有见过的爷爷充满了好奇心。尽管程以时对他说,在他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跟这位爷爷见过面,但是他总觉得并没有见过。
“爷爷,你的旁边为什么会有一个年轻叔叔的声音?他是我的大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