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在村子里恶名昭著,没人敢惹,熊孩子只敢远远朝杨家绣楼丢石头,面都不敢露,怕被讹上,再被家里大人打断腿。
小徐旺溜进绣楼见到孱弱安静的小杨锦鸾,同情心起,便将自己带去学堂的干粮分一点喂给她。
小杨锦鸾直到这时才尝到饭菜的滋味,虽说因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引得大病一场,却也记住了给她带好吃的徐哥哥。
小徐旺闯了祸,内疚得不行,期期艾艾求母亲帮忙做些药膳,带给小妹妹补身子。
姜青莲心肠软,答应了。
于是俩小孩儿不吃不相识,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
小杨锦鸾得了药膳滋补,这才艰难吊住小命;
小徐旺与杨家暗中来往,借了杨家的恶名震慑熊孩子,也得了清净,总算能安生上学堂念书。
等徐旺长大些,便不钻狗洞改爬墙头;小杨锦鸾也能下绣楼走动两步,每天最期待的便是徐哥哥带给她的有滋有味的吃食。
一晃眼过去这么多年,旺哥儿长成翩翩少年郎,今年就要下场考秀才,小杨锦鸾却没了。
苏锦鸾暗叹口气,背起原主的人情债,哒哒哒跑到墙边,仰头伸手:
“徐长卿,今天给我带什么好吃的了?”
少年低头看她似乎发着光的笑脸,觉得这就是他盼了多少年的妹妹模样,隐隐却又觉得哪里不对。
他压下心头无来由的失落,将手里纸包慢慢顺下去。
“我娘做了素春卷,你趁热吃。”
苏锦鸾眉开眼笑地接过纸包,满足地嗅一口:“真香!”
少年见她活泼泼的生动模样,仿佛一尊泥娃娃注入了灵魂,既陌生又新奇,低声问:
“点化你的是哪位神仙?你是不是要去上香还愿?以后你要做出家人?要守哪些清规戒律?荤腥动不得了吧?”
“你都有哪些本事,会降妖除魔吗?能不能给我娘画一道平安福?她身子向来不好,昨日里还受了惊,我有些担心她。”
少年难得说这样长一串话,却问得苏锦鸾哑口无言。
她随口编造一个遇仙的借口,不过想掩饰她身上的突兀转变,哪想过那么多!
她其实是坚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者来着,真的!
“那个,子不语怪力乱神,你不怕先生骂?”
苏锦鸾饿得脑子发昏,又被食物香气勾引得魂不守舍,哪还有力气编故事圆谎,勉强找个借口打发他。
“此言差矣。”
少年却脸色一板,正色解释: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经》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苏锦鸾听得头昏脑涨,恨不得腾出两手捂耳朵。
“打住!我又不考状元,不要听子曰。”
第16章 千头万绪
少年见她胡闹,好看的薄唇抿起,似不悦似无措,到底没再长篇大论地训人。
苏锦鸾反倒不好意思了。
常言道吃人嘴软,她手里还拿着人家热乎乎的素春卷呢。
“那个,我没别的意思。”她期期艾艾解释。“就是,很饿,还怕你上学迟到。”
她挪了挪脚,薄薄的绣鞋底叫小石子硌得不舒服。
“其实我挺羡慕你能上学来着,出口成章的。就是听不懂,有点丢脸,怕你笑话。回头你能借我一本《春秋》吗?我就用一会会儿,不耽误你作功课。”
少年瞅着她包着巾子的头顶,总觉得违和。
她不该是现在这副自卑怯懦的模样。
“是我好为人师了。”少年诚恳自省,慨然应允。“待我下学归家借书你看,不懂的可以问我。”
说完又有些懊恼,探寻地看她脸色,深怕她不高兴。
她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无知孩童,他虽是好意,却也有些冒犯。
苏锦鸾已经笑眯眯点头:
“好呀。”
少年打量她弯起的眉眼,晨辉中不见丝毫阴霾,也舒展了嘴角同她告别。
“那我先行一步,你趁热吃朝食。”
少年犹豫片刻,还是将先前的话头咽下。
她既然不肯提起仙家之事,大概是有什么忌讳。
君子不强人所难,他还是别咄咄逼人得好。
苏锦鸾却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见他体贴谦让,更觉得自己态度欠妥,含含糊糊低声说道:
“我不是有意瞒你,实在是梦中遇仙过于玄妙,有些细节醒来后记不太清,不好信口开河,等我捋一捋再跟你说。”
“你快去上学,小心迟到要挨先生打手板。姜婶子那里我吃过饭去看看,还要谢谢你们的素春卷。”
少年见她言笑晏晏,也随之笑开。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