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6章(1 / 2)

“再者,发展商业还可以促进各地道路的完善。而完善完备的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想必不用我多说。”

沈乐妮继续侃侃而谈:“所以,诸位不要光看表面,商业背后所涉及的,乃是一整个链条,牵涉到的事物非常复杂且全面。若商业发展好,便可带动许多方面的进步。诸位都担心商

业的发展会危急农业,乃至国本,但究其原因,是因为律法的不完善及监管的不到位。凡事皆需与时俱进,正如古时商鞅变法,不可否定的是商鞅改进了律法,很长一段时间使得秦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之一。”

她顿了下,最后道:“我之所以举此例,是想告诉诸位,只要律法与时俱进,那么商对于一国,只会是利大于弊。一种事物究竟是害人还是利人,端看如何使用,以及如何把握一个‘度’字。”

沈乐妮言辞有力的声音回响在阁内阁外,虽然放眼四下皆是人,却都沉浸在她洋洋洒洒的这大段话里,安静到只剩阁外的蝉鸣之声。

坐于上首的刘彻低着眸,似有所思。

对面的儒生高声道:“总之,我方认为,国师说的都是空谈。自古商人误国之例不在少数,同样,古时对于管理商的律法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可依旧避免不了商人的逐利性。所以我方认为不能轻易改变商的地位,否则一旦出了事,就很可能危急国本。望诸位谨慎、深思!”

阁外的围观人群里瞬间嗡嗡议论起来。

“我怎么觉得,国师好像说的有道理??”

“是啊,以前从没想过,商业还能涉及到如此多的方面……”

“嘶!要是这么说的话,或可以扶商试一试?”

“尔等休要胡言乱语!”

“绝不可扶商!”

“扶商便是伤农!怎可行如此伤国本之事?!”

“妇人也懂国事?!”

“我看就是胡诌!”

“……”

阁外的争论声逐渐变大,或许有觉得沈乐妮说的有理之人,但大多数人支持的都是太学儒生。

而阁内人群也在小声议论,前面的五位评委也都拧着两条眉毛,内心的许多观点在相互碰撞。

本轮辩论比试到这里只剩下最后一个提问环节了,几位评委还没开口,上首的刘彻就忽然问沈乐妮道:“为何说,商业交流比联姻和亲更能使国与国之间保持时间更久?”

沈乐妮浅浅扬着唇道:“那臣有一问,若陛下眼前有两条路,一条是与异国进行商业买卖,双方除了各取所需,每年还可为国库进账几千万两。这条路既看得见好处,同时也因异国有自己所需之物,不会轻易与对方开战,对方亦是如此。那陛下是会选择这条踏在实处的路,还是会选择虚无缥缈的联姻来期盼两国之间经不起敲打的和平?”

刘彻没说话,但默然不语何尝不是一种态度。

“商业背后涉及的,除了国师方才所说,还有什么?”石庆问。

沈乐妮道:“商业包罗万象,人有什么样的需求,商业便可涉及到什么。凡你眼睛所见、你所能想到的,都可以和商挂钩。”

接下来的一刻钟,几个评委分别向两方问了一些问题,得到回答之后,各自思索了会儿,便开始为两方进行打分。

看见几位大人开始动笔,围观人群纷纷把脑袋朝那边伸过去。外面的人群因为有护卫拦着无法进来,更是急得抓耳挠腮。

终于没一会儿,几位评委放下笔,相互看一眼,然后举起了手里的布帛。

第一轮,沈乐妮以只比对方多六分的分数险胜。

得知结果,太学的学生登时就一脸不可置信,想要当场质问,可瞥见上首坐着的刘彻以后,只能把气往肚子里憋,憋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听到传报结果的人说完,纵然围观的大部分人都很失望,却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在心里骂,有人骂评委纯属讨好沈乐妮,有人骂那些学生统统是废物。

第二轮比的,乃是作诗。

规则为由裁判出题,双方在两刻钟之内各作一首,最后进行打分。

几位评委正在讨论,这时刘彻开口道:“不如这一轮,便由朕来出题。”

君王既然开口了,几人也只好起身拱手道:“请陛下出题。”

刘彻想了会儿,然后开口道:“太学初建,在场学子居多,那便以‘志’为题吧。”

题既出,接下来便是两方的创作时间。太学诸学生立马开始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一堆人围在一起嗡嗡不停,可反观另一方的沈乐妮,却一副气定神闲之态。

明明看上去是寡不敌众,可倒让围观人群有种反之的错觉。

“这个题出的好啊。”

“写出来是不难,可要取胜的话,可不太容易。”

“我觉得这局,似乎国师的胜算大一些……”

“为何如此肯定?”

“你不会没听说国师的那四句话吧?”

“自然听过,可光凭那几句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