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个和家里闹腾的小孩儿啊。”
“还是年轻了,咱们做父母的,吃的盐比他们走过的路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可不是,前年我隔壁搬走的那家,你们还有印象不,他们家的小孩儿就是不听话,结果吃亏了吧?”
一群人顿时围了过来,“怎么回事,快说说……”
【不过这大过年的,吐槽的话就不多说,影响宝子们心情了,新年新气象,过年就要说点喜庆的。】
大梁君臣们纷纷表示赞同,是不是新年暂且不论,他们确实不需要听太多八卦,他们需要有用的讯息。
【新年,合家欢嘛,所以我们这一期的主题,当然是鸡飞狗跳,父呲子笑的大梁最热父子档了!
让我们从梁史,大梁故事,太宗日记等诸多靠谱和不靠谱的文献中,理性讨论这对对抗路的帝王父子!】
民间吃瓜吃到一半的百姓唰的抬头,嚯!天家父子档,小瓜常年有,大瓜可不能错过!
朝臣一个个该喝茶喝茶,该理官服线头的理线头,该盯笏板的盯笏板,反正就是不看元泰帝和太子,楚王赵王周王鲁王福王邓国公主就不一样了,视线那叫一个热切,根本不带掩饰的。
元泰帝:……
太子:……
这种没有任何正经内容的视频到底有什么好看的……
对抗路父子同频共振了。
【之前说过,这对父子是对抗路父子,虽然最后立了鹤仙为太子,但他们的理念是有差别的,元泰帝始终对鹤仙是不太放心的,甚至梁史之上,他们的对峙次数就不少。
更有“宁王性刚毅,常与帝相执,帝杖而逃,不改其口”的总结,提问,上一个性格刚毅的头铁皇子是谁?】
是扶苏,被评价刚毅勇武。
再往下一个,冷门一点的,是刘秀的母兄刘演,倒也不算皇子,不过也被评价“性刚毅,慷慨有大节”,发动了起义,拜大司徒,封汉信侯,看起来挺成功,但最后被刘玄所杀。
反正不管哪一个,好像结局都不太好。
姜衡关注点在“逃”,逃了就好,他果然灵敏!
【父子二人不容错过的第一次争执,在元泰廿一年倒齐案彻底结束后。】
在家养花花草草,修身养性,比在鉴正堂读书养家的儿子还悠闲的老五一个后退加仰头,“有病啊!这事儿过不去了是吧?”都多久了,怎么还提?
【这次的争执,也是元泰帝唯一一次真的动手打到人的一次,之后的鹤仙学聪明了,跑得贼快。】
姜衡不可置信看向元泰帝,居然真的动手!说好的父爱呢?
元泰帝也愣住了,小九居然能被打到?小时候跑得不挺快的吗?
随着天幕放出太祖起居注的内容,天幕视频也随之更新。
【“跪下。”
天幕中,背对众人的宁王躬身行礼的动作一顿,而后不慌不忙地跪下,“儿臣给父皇请安。”
“请安?”龙椅上的元泰帝睁眼,不怒自威,“朕何以安?”
视角转变,宁王抬头,言笑晏晏,没有一丝觉得自己做错的心虚,直面君父,“民心所向,天下归心,父皇何以不安?”
“老五是你亲兄弟,你是在要他的命。”
“五哥不是活着吗?怎么就要命了?”
“你姓姜!”元泰帝语气明显重了几分。
“姜家以百姓养。”虽是跪着,可宁王的背挺得笔直。】
朝臣无言,熟悉的对话,却不是第一期天幕下的宁王对齐王,而是没有天幕引导下的,宁王对陛下。
百姓大多则是激动得不知该如何表达。
“我们养!是我们养!”
“殿下看得见我们……”
“是看得见我们的君主啊……”
【元泰帝起身,走下台阶,低头看着一身傲骨的宁王,缓缓坐在了台阶上,俯视着宁王的眼睛,“天子代天巡狩,以牧天下,皇权不稳,天下便不稳,百姓便不稳。”
“君舟民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得民心者,担天下责者,方为君王。”
“圣人之言,但圣人何时治过天下?千年以来,皆是如此,小九,你是皇家人。”当以皇权为先。
宁王听懂了,但并不认同,“从来如此,便对吗?说到底,不过是私心大于公心。”
啪——】
天幕下,姜衡反射性摸了摸自己的左脸,嘶——幻疼了,宅在家里的老五则舒服了,“爽!”
天幕的画面暂停,那阿婆主还在发表看法:
【不得不说,元泰帝对自己儿子还是慈爱的,一开始明显是真的在教子,耐不住鹤仙是真的猛,我不要你觉得,我就要我觉得。
要知道,在封建皇权时代,虽然皇家朝堂说着重视百姓,君舟民水,但从来都是以皇权为先,哪怕天下大乱了,民不聊生了,皇权内部第一在意的,都是君权,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