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自然由她来负责。霍三太太哭时候,二奶奶也看到了,二奶奶跟霍三太太本来就不对付,做为晚辈虽然不好直接冲撞长辈,二奶奶假意过去劝时候也不禁刺了霍三太太几句。
霍三太太在那里委屈,她还不乐意呢,就湖阳郡主估计对于这样孙子也不会多喜欢。霍宜之做了这样决定,都不好违抗,从本心上说这真为了三房好。要不不转这个弯,孩子长大之后要承受更大社会压力,而且新太太进门之后,能不能容下以嫡子还大庶子真不好说。
大半个月之后,岳氏生了一个女儿,母女平安。消息传来时候,二奶奶首先松口气,女儿就要由大爷收养,她这边也可以少点压力。霍四爷留在别院陪了岳氏几天,霍宜之派人传话把霍四爷召回。
霍岳两家官司都了了,霍四爷这个当事人还啥都不知道,指望着霍三老爷把事情说清楚不太容易。尤其霍四爷竟然有让岳氏当妾念头,不说其他,只板上钉钉图谋嫡母嫁妆这一条,都够岳氏受,更不用说岳舅爷还一直告岳氏谋害了岳太太。
岳氏宗族会怎么处置岳氏,会跟岳舅爷如何了结。鲁太太和鲁大爷又都恨着岳氏,岳氏能不能留下命都问题,霍四爷竟然能想着纳岳氏为妾,难道霍四爷还指望着霍家会为了一骗婚女跟岳家和鲁家起冲突!
也许在霍四爷眼里这只小事一件,岳家骗婚之事,从出来到解决全部都长辈出面,霍四爷当事人,但他啥事都没干过。孩子小,没经过事,天真以为家长啥事都能摆平。
把霍四爷叫到跟前,霍宜之自己没开口,让霍大爷说。霍岳两家事情如何解决,孩子如何处理,以及跟鲁家婚事。全部讲完,霍四爷听得呆了呆,主要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又要娶妻了,还美名在外鲁家七姑娘。
霍大爷讲完过程,霍宜之紧接着霍四爷教育了一番。从本质上说霍四爷不纨绔子弟,当然也不能说他上进公子哥,只能说很一般世家子弟。要说坏肯定说不上,至少他肯听长辈教导。偏偏该教导霍四爷霍三老爷自己就个不成才,霍宜之自己又有四个儿子,教导侄子他真没时间。
最后又说了给霍四爷捐官事,捐官银子公中出,霍景之具体操办,估计过不了几天霍四爷就要去衙门当差了。霍三老爷一辈子没进过衙门,霍宜之没心情管他了,但对霍四爷,霍宜之说很明白,能不能当个好官再议,至少得拿到全勤奖。
霍四爷低头答应着,霍宜之说话口气不重,但霍四爷心里知道,霍宜之吩咐了你就得办,要不办,轻一骂斥责,重话就要挨板子。
等到孩子满月之时,奶妈和婆子过去女儿从别院抱过来,直接送到大奶奶房中,收养手续己经办好了。霍四爷也去别院了,几乎把所有私房都给岳氏,岳家人把岳氏带走时候,岳氏拉着霍四爷不让他走,她心里明白,回了岳家之后等着她不好事。
霍四爷本来就不心硬,岳氏如此,两人难舍难分,最后还婆子和霍大爷硬拉开,回来时候,霍四爷也哭了一路。
霍大爷操办此事,回来汇报给霍宜之。霍宜之轻叹口气,同床共枕这么久,生下两个孩子,霍四爷不会心狠到这种程度。不过霍宜之也特别嘱霍大爷,最近一定要盯紧霍四爷,不能让他又惹麻烦回来。
岳氏身上背着官司,霍宜之也从来不觉得岳氏白莲花,骗婚犯罪,一年牢狱霍家己经让府尹免了,这骗婚案结局。至于岳太太死因,岳二姑娘毁容及所谓私奔,还有图谋嫡母嫁妆,这又另外一件事。霍家好不容易把这件事以结亲方式解决完毕,既没有理由也没有立场去管别人家家事。
退还岳氏回家没几天,岳家和岳舅爷公案也了了,并没有上公堂。岳氏宗族出面,把岳氏和岳氏生母张氏押过来审,开始时候母女两个只说不知道,后来不知道怎么审。张氏招了,岳太太死确实跟她无关,气死。
毁容以及私奔岳二姑娘,就跟她有关系了,全她一手策划。所谓私奔她在外头找了拐子,把岳二姑娘拐走。至于现在生死,就真不知道了。不过她也说了,这事她一个人干,跟岳氏无关,全都她一个人错。
张氏认罪而且这么大罪,直接由岳舅爷押着送官,虽然张氏把岳氏摘干净,但亲母女岳氏想说不知道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岳太太嫁妆确实被岳氏拿走,当然岳老爷为此要付更大责任,只这时候追究岳氏母女,岳老爷倒摘成白莲花了。
没有把岳氏送官法办,解除收养关系,岳氏不再姓岳,还从母姓改为姓张。打了三十板子逐出岳家,以后她所做所为跟岳家再没有一点关系。离开岳家之后,岳氏行踪就不得而知,霍大爷听霍宜之吩咐盯着此事,据说岳老爷把岳氏送走了。
去了哪里,具体如何处置霍大爷就没打听,只要霍四爷找不到就好了。而且以霍四爷胆子,他也不敢再去想岳氏,侯门府第,就妾室也有要求。至于外室,霍四爷没这个胆量。
二月初鲁七姑娘跟霍四爷婚期定了下来,就在今年六月,急急了点,不过这门婚事确定不好再拖。婚期确定下来之后,说啥都有,霍家没有公开跟岳家判断结果,但霍鲁两家口吻一致,鲁七姑娘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