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64节(2 / 3)

禄终于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事业——抄写。

他愣愣地举着笔, 似不敢相信就这么抄完了, 从心底漫上一股狂喜:“大王, 大王!”

天光大亮,惊喜的呼声划破了安静,瞧见宫人吃惊的神色, 吕禄倒吸一口凉气,回忆起表弟的恐怖,“唰”一下闭上嘴。

刘越翻了个身, 圆脸皱了皱,继续睡。

迷迷糊糊意识到这是表哥的声音,透着不一般的情绪,他慢慢坐起,睁着水雾朦胧的眼睛,看向守在门外的近侍。

莫不是从天而降的两个玩伴到了?

那近侍连忙道:“公子已经誊抄好了,正给大王报喜呢。”

刘越眨眨眼,又眨眨眼。

送给哭包四哥的礼物有着落了。

他霎时原谅了吕禄扰眠的举动,穿好衣裳,去往外间给表哥送上夸夸,夸得吕禄飘飘然起来,顿时豪气千云,觉得抄书算什么?自己能一口气抄五大本!

将纸张收整,继而交给宫人用丝线缠绕、木夹子装订,简陋的西汉版书籍就此出炉。很快到了上学堂的时辰,刘越捧着热乎的书,郑重地交给同桌刘恒:“送给你。”

刘恒接过书,有些不敢置信。

包子脸上的欣喜溢了出来,他结结巴巴道:“给、给我的?”

刘越点头,嗓音软乎乎:“是我口述,吕禄辛勤抄写的,当做四哥的就藩礼物。”

代王已经年满八岁了。还有一月,刘恒与薄夫人就要前往代国,朝中已经任命好了两千石的代地官吏,护送的卫队也已整装待发,再过一些时日就要轮到燕王。

刘恒湿漉漉地望着他,不舍猛然窜上心头,面颊都变为了粉红色:“谢谢越儿。”

这是他头一次这样叫唤,不等刘越回话,迅速地低下头,用看书掩饰自己。纸张是幼弟带领张侍中立下的功劳,原来它这么薄,这么软,印出的墨迹这么清晰!

梁王殿下看着代王接连的表现,有些愁。

他竟是不确定起来,哭包四哥不会重蹈吕禄的覆辙,来个片字不沾心叭。

……

刘恒望着封面的三个大字,喃喃在心里念,厚黑学。

他是原因为害羞,想要借翻书掩饰自己,如今前所未有的重视起来,连坐姿都端正了好些。

幼弟送给他的礼物,竟是一门学问!

小心翼翼地翻开一页,刘恒按捺住激动,迅速沉浸其中。认认真真看完一个篇章,他陷入沉思,愣了许久许久。

哇,好厉害的道理……

回过神,刘恒发现坐席空了下来,弟弟们都不见了,只剩两个伴读眼巴巴地望着自己。

他连忙收好书,像怀揣着宝贝:“我们这就去上太傅的课。”

那厢,刘越蹬蹬蹬走在前面,忧愁化为了欣慰。紧接着想起什么,他转过头——

被梁王表弟幽幽望了一眼的吕禄满头雾水。

又有些委屈,无凭无据的,大王为什么瞪他?

他可是刚刚抄好了书!

有皇家援助,苏缓寻找师叔的进展喜人,发现周边山林居住的隐士真的是他父亲的师弟,叔侄俩抱头痛哭。

都赖那块象征钜子的令牌,否则他们哪能认得彼此呢?

一个吃惯苦的大男人,颤抖地抚摸令牌,想起他们共同选举出来的钜子师兄,还有师门上上下下的同伴,眼睛都哭红了。得知苏缓在长安城的际遇,他拂去悲痛,不可置信之余,颇有一股激动之意,化为对梁王的感激。

他们蛰伏在此,已经太多太多年,墨家的声名仿佛都被抹去,长安城有谁还在意!每每想到此处,心如痛绞,他回头望了茅屋一眼,再看向苏缓。

小缓吃了那么多的苦,他们怎能不照顾,不补偿?

苏缓知道师叔最在意什么,一股脑地同他说,大王愿把他们纳进梁园,供他们居住,师叔知不知道其余的师叔住在何处?

名为郑黍的墨者当即点了头,整理好包袱,干脆地同师侄离开:“他们常与我相助相聚,让我去劝说他们。”

拔出萝卜带出一串泥,其余师叔见到苏缓,反应与郑黍相似,没有不欣喜、不同意的。

有家室者带上妻儿,孤身者帮忙捎带家资——他们过得清贫,故而珍贵的家资唯有一些书简、做工的木具,还有三两袋粟米,多是帮百姓耕种的谢礼。

一大批新住户投奔梁园,已是秋高气爽的九月初。

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浩劫,他们都不是傻子,经过苏缓再三强调,登时明白过来,梁王殿下到底看重他们什么。

唯有先立足,才能图谋振兴的未来,年幼的大王如何会对经义感兴趣呢?

大约有三十七户家庭,二十来个单身汉,统共一百多人,如鱼入海,装点着空旷的庄园。墨者的特质实在太过明显,眼神仿佛经历过千锤百炼,梁园令不禁产生了错觉,若是分给他们刀剑,便立马能够组建军队,不畏生死地上阵杀敌。

片刻他反应过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