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舍人一步步做到了郎官、长史、客卿,又怎甘心登高跌重?
万一,哪天就遇上了呢?
没想到,今天一下就偶遇了王上和二公子!
秦王对李斯印象很好,这是一个很有才干、做事严谨认真的人,于是他停下了脚步。
李斯压下心中的狂喜,在行礼问候了秦王后,立刻看向对方怀中的孩子,连声夸赞起来,
“数月不见,二公子又长高了!这眼睛亮汪汪的像一潭清澈泉水,真是让人一见难忘,一看便是福泽深厚之人啊”
没人比他更懂得如何揣摩人心,王上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早就琢磨得一清二楚了。
比如,王上如今初为人父,又一举得了两子,最喜欢有人夸他的孩子了,但他不喜欢有人抢着抱他的孩子
李世民看了看眼前面容清癯、一脸慈爱的李斯,又抬头看了看秦王。
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会夸人呐,看,秦王那疯狂上扬的嘴角!
不过,他还是从李斯强作镇定的神色里,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
其实,在这种秦国新旧权力交替的重大时期,身为吕不韦门客的李斯会慌乱,倒也是人之常情。
至少他很有分寸,只是想借探望老师的名义与他们偶遇探探口风,并没有做出什么愚蠢的举动,是个少有的聪明人。
而且,他还很识时务。
李世民立刻就决定,把李斯拉到自己的阵营来。
秦王重才,本来就没有迁怒他,那就先帮李斯安下心来吧。
于是,在秦王与李斯随意交谈了几句准备离开时,他突然一脸天真大喊道,
“师兄,你是去看望老师的吗?”
李斯听完登时心跳如鼓,立刻就对号入座了——
他早就悄悄打听清楚了:王上之所以一反不喜儒家的常态,邀请老师荀子前来咸阳,是因为二公子很喜欢荀子。
虽然他猜测着,王上绝不可能让儒者担任公子们的老师,但万一呢?
现在这万一,不就又来了吗?
李斯迅速藏好心头的兴奋,小心窥了一眼秦王的脸色,才一脸惊诧地看向李世民,
“师兄?二公子这话是何意”
李世民也懒得跟他演,直接就把自己今日来拜荀子为师一事说了,又很高兴地喊了李斯一声师兄。
李斯这才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欣喜与受宠若惊,忙解下随身最贵的一块玉佩送给李世民,再三请求他不要嫌弃。
李世民笑眯眯收下了,这才让秦王抱着自己登上了马车。
李斯目送他们离去,直到六马金车再也看不见了,他才躲进旁边的巷子激动大笑起来。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如今二公子竟然成了他的小师弟,还主动在王上面前承认了他这个师兄——
王上就算看在二公子的份上,也不会再迁怒他了吧?
李斯啊李斯,好好跟着小师弟走,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李世民的心情,现在好得快飞起来了。
韩非见了,老师拜了,农家的人有了,李斯也笼络了,真是妙极了!
秦王见小家伙一直咧着嘴呵呵傻笑,不由捏了捏他的小脸蛋,
“你故意在我面前喊李斯为师兄,又想做什么?”
李世民用力推开他的手,
“别又捏我呀,我已经是大孩子了!阿父难道真没看出来吗,李斯很担心,你会因为相国的事疏远他。”
秦王捉住小家伙凶巴巴的小胖手,数着他手背上的小肉窝,淡淡道,
“看出来了。”
他欣赏李斯的才华,也不计较他是吕不韦的门客,一路将他从郎官提拔为客卿,自然已算得上是明君。
但秦国接
下来要走的路是何等波云诡谲,李斯如果连这点小压力都承受不住,又怎配再与他同道而行?
李世民也看出来了,秦王心中现在只有韩非,为了得到韩非,他甚至不惜编造灭韩的借口,去逼迫韩王与他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