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明天会更好 第14节(3 / 4)

起来:“他能通过这件事进入实验班,我高兴。”

颜振凤和蔼地抚摸着颜宁的头,满眼都是“不愧是颜家好儿子”的欣慰:“那如果下一次遇到危急情况,你知道自己没有功劳,你还去救吗?”

“当然。”颜宁不假思索地答道。

街上的车辆川流不息,音响里播放的高分贝歌曲在疾驰而过的瞬间传了过来。

就让我默默地真心为你,一切在无言中。有缘分不用说长相守,让感觉与众不同。就算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依然。亲爱的我永远祝福你,好人就有好梦。

那之后又过了两年,时光在细碎的年华里悄然流逝,sars带来的阴霾渐渐被时间疗愈。在抗击非典后的首个春天,颜振凤响应公安机关的号召,带领两个孩子去领取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转眼间,颜宁也考入了育才中学实验班就读初二。而初三的袁良不复昔日小英雄的威风,学习成绩在实验班中排名垫底。眼看中考只剩最后几个月,袁良的升学情况令颜振凤心急如焚。尽管他当初是依靠破格录取进入的实验班,但颜振凤仍然兑现了承诺,奖励给他一台电脑,这令当时的同学们好生羡慕。

如果说,这两年发展得最快的除了两个男孩猛长的身高和城市的建设以外,就当属青春期萌动且好奇的心。自从2002年救下福利院的落水少女之后,袁良和吴霜互相交换了地址,两个孩子通过书信的方式联络起来。

在一封封真挚的信件中,吴霜表达了对北京之行的怀念与不舍,分享了她在福利院的日常生活,并透露了她已是作为一个孤儿的“秘密”。稚嫩的笔触和娟秀的字迹,似乎让袁良牵挂无比。

9月末的傍晚阴云密布,早就听说今夜会有阵雨,学校决定取消晚自习。

吃完晚饭后的颜宁写完当天的作业,潜入了袁良的房间。从袁良的背影看过去,他正在埋头书本间,看起来像是勤奋苦读。但颜宁仍然看到在袁良的语文课本下面,露出了一张字迹密密麻麻的信纸,还有女孩的妙笔画作:“她回信啦?”

“吓我一跳。”见颜振凤没有跟进来,袁良松了一口气。

袁良哥哥:

展信安。距离我们认识,已经过去了三年。银川又到了丰收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你在北京还好吗?北京天气冷吗?最近我总是能梦到在北京的那段日子

“好了好了,你别念了。”袁良一把抢过了颜宁手中的信纸。

颜宁笑够了,捏着声儿模仿着吴霜的语调,靠着书桌坐了下来:“袁良哥哥,这已经是第几封信了?”

“第三十二封。”袁良认真地回答着,把信纸折叠好放进了原本装麻花的小铁盒里:“喂,我可每封都给你看过,一点儿都没瞒着你。”

“我可没兴趣。”颜宁像个小大人似的摆了摆手:“你说,你这算不算是早恋?她还没满13岁呢。”

“早恋早恋,你这话怎么和老班似的。”袁良不满地嘟囔着:“你不也才刚满十四。”

“但我没有早恋啊。”颜宁佯装出一副正义凛然的表情:“要是让姑姑知道”

“别说了,我看书还不行吗?”袁良没有再说话,翻开习题册做起抛物线的解析式。看到袁良难得的听话,颜宁沉默了下来。

他知道,在每次聊起那个叫吴霜的女孩时,袁良的眼睛里都会闪动着光。

第20章 08、印象山水实景,演艺海纳百川

这一年,在与北京远隔千万山水的漓江河畔,一台名为《印象·刘三姐》的实景演出已经迈入首演后的第二个年头。演出场地与闻名遐迩的书童山隔江相望,可以观赏到河畔周围两公里范围的自然景观。当地政府骄傲地宣称这是一台融真山真水和民歌民谣于一体的山水实景演出,有着世界上最为宏大壮观的自然幕景。

时年40岁的舞美设计师魏诚,作为主创人员参与进剧目的舞美制作中。作为国内早年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的创作者,他这一路可谓是见证着新世纪旅游演艺行业的蓬勃发展。

尽管工作室设立在北京,但生长在银川的魏诚和妻子滕富丽还是会经常回银川住。人年纪越大就越是眷恋起故乡,而今他们夫妇也已经迈入不惑之年。眼看着“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的职称有了、文化公司和舞美团队有了、丰富的履历和闪耀的荣誉都有了,盘旋在他们夫妇心头的一块阴云却始终挥之不去,甚至带来愈发伤痛的阴霾。

——魏诚夫妇的独女魏明月,在三年前赴北京参加英语夏令营时不幸车祸离世,年仅14岁。那时正值剧目重要的创作阶段,魏诚算是顶着巨大的悲痛和压力完成了工作。如今光阴荏苒,魏诚在业内的口碑越来越好。日子还要往前看,无论如何还是要有个孩子。

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魏诚夫妇动起了想收养一位幼童的念头。他们联系上了蓝天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林玉华,有意下个月专程回银川去参观福利院。

5月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