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比剧透先登基 第13o节(2 / 3)

他们都喊回来?”

“我?”徐羡之指了指自己,眼睛仍旧望向了那支继续靠近的队伍,方才还有些瞌睡的意思,现在是已全不见了。

“当然是你!”有人往他的背上拍了一下,“快快快,帮个忙,把人喊回来。”

这人说话里还带了点请托的用词,但说话说起来那叫一个不客气。

徐羡之又不是傻,怎麽会听不出来,这里面隐藏着的高人一等态度。

他顿时就板起了脸:“你自称是他的朋友,却为何不因交情愿意走一趟,而是要平白劳烦旁人。真到了官场之上,也是这样毫无规矩,随意指派旁人的吗?若这送来的是喜报也就罢了,若是即将就要办理的公务,我也可以这样擅离职守吗?”

对面那人被他问得哑口无言,甚至退后了两步。

忽见那一众彩衣欢庆的队伍,已正式停在了楼下。

随着一声梆子响,所有的声音都先暂时停了下来。

那“请”人离开去找人的士人也不由呼吸一滞,但他又随即惊喜地看到,在远处聚拢过来的人群里,分明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应当就是听到了这边的动静,于是提前回来了!

不必让人去找了。

他白了徐羡之一眼:“用不着你了,他们回来了。”

徐羡之冷笑了一声,“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几名出行的士人也已挤过了围观的人群,凑到了官差的面前,两眼希冀地看到,这官差的队伍中走出了个手捧下拉条的人,高声问道:“请问,东海徐羡之徐宗文是谁?”

徐羡之顿时怔在了当场,直到后方下楼的士人一个接一个的上前,将他推到了来人的面前。

他也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我……在下徐羡之。”

“恭喜了!”那官员面露赞许,用一句话砸得徐羡之晕头转向,“陛下钦定,东海徐宗文,吏部科榜首,请随我入朝见驾!”

吏部科榜首。

吏部科榜首!

这个称呼,何止是砸晕了徐羡之,也将他周围的士人给惊得面色各异。

这是什么意思?

每一部分各出一位榜首吗?

“诸位,各科榜首的名字与答卷,都已张贴在贡院之中,可按次序入内参观……”

……

徐羡之险些觉得,自己可能还在梦中。

第91章 一支突如其来的兵马

如果不是在梦中,为何他一个堪堪答完试卷六分之一的人,会能够得到单科榜首的位置,又得到陛下的亲自接见。

游街策马过境的时候,他好像隐隐约约听到了许多艳羡掺杂着质疑的声音,也听到了这座被天明唤醒的建康城里,从其他的方向纷纷传来了锣鼓声。

直到,他下马,站在了宫城前,被带到了永安陛下的面前。

“把头抬起来说话,朕是这麽可怕的人吗?”

王神爱好笑地看到,这位吏部科榜首刚刚入殿,就已跪倒在了她的面前,表演了一出以头抢地。

“你这态度,可不像是写出考满考察制度的人。”

徐羡之心头一惊,即刻就站了起来。

是了,他既做了这单科榜首,就绝不能丢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怎能遭到一句对他实力的怀疑!

“陛下容禀,草民只是未经这等阵仗,心中忐忑,但那卷上所写,尽是本人亲自所想,绝无拾人牙慧之意。”

“那就说说看吧。”

“是!”徐羡之答道,“草民以为,陛下既以考官之法遴选天下人才,对官员的考察升贬,也当有所改变。前朝两汉魏晋之时,因官员多为察举孝廉、家族世袭,一旦坐上官位,常常在一地久任,虽然多见史书中称颂,吏称其职,人安其业,但一地官员也容易结成党羽,甚至是盘踞一方,成为当地豪门,既然陛下有心废去郡望之说,就必定要对其节制。”

王神爱赞许地点了点头:“你很聪明,接着说。”

看看,这才是聪明人的想法。

既然陛下已经铁了心要整治世家,绝不让党羽勾结的情况发生,形成新的士族门阀,那就在考卷中给出一个相对可行的答复。

既有应和新朝的激进,又是有理有据地从前朝开始分析。

这个吏部科第一的名头,他担得起。

耳闻永安陛下的赞许,徐羡之起先说得有些磕磕绊绊,现在已流利了许多。

“草民纵观前朝,大体承袭秦制,由郡国丞相向上参与考课,汇总至三公面前,向下主持所属各县的上计考课。如此上下承接,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得出迁调的结果。但往往人员汇集,三公无暇管理各地计状,只能笼统而论,汇总的信息中也有诸多不实隐瞒,于是迁、降、转、徙等结果,多由人情而定,而非实绩。”

这就是为何会出现他先前说的情况,官员在一个地方任职的时间非常久,甚至在史书记录中不乏看到,有人当一地刺史多达二十年。

一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