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亲爹一脸愕然,李琮咬了咬牙,一口气说出了内心的想法。
“父皇让儿臣遥领安西都护府大都护,可儿臣想亲自前往西域看看,儿臣跟薛先生学了炒钢之术,正好在安西军器监试验一番,儿臣也想在吐蕃和突厥跟前展示一下我大唐的神兵利刃!”
“若是留在京城,儿臣自然能过得一生安逸。可大丈夫岂能溺于锦绣,大漠边关才是男儿的归处。”
说着,他撩袍跪倒,给李隆基行了大礼。
“儿臣请父皇准儿赴安西!”
李隆基看着还略显生涩的长子,眼眶微红,胸中的豪情几欲喷薄而出。
好!
真好!
太好了!
这才是他李隆基的好儿子!
……他也想饮马边关,勒石观日,他也想带领大唐的威武雄师震慑突厥和吐蕃,他也想犁庭扫穴,一举平定西域!
但他不能。
之前郭虔瓘的折子被韦凑喷的狗血淋头,姚崇等一班重臣也明里暗里在挤兑他,让他不要想着在西域再兴战事,要大唐百姓休养生息。
李隆基听了,但他内心的火焰并没有熄灭,他还是怀着一个开疆拓土的梦。
现在他的长子跟他说,想要自请赴西域筹建安西军器监,为大唐雄师锤炼利刃,便仿佛实现了他一部分未尽的抱负,让他打心眼里高兴和激动。
“朕……”
李隆基的嗓子有点哑。
他现在觉得李琮这个孩子真是太好了,就这么送去碛西,他已经开始舍不得。
但儿子说的对,要是留在长安,那也只会是做一个富贵贤王,难得儿子有这样的心气儿,当爹的怎么可能不成全?!
“好,朕准你以安息都护府大都护的身份赴任,遇事不明多听意见,朕给你调配些得力的人手过去,此去路上要注意安全……”
说到这里,李隆基忽然想起一事。
“你怎么走?你不是也想跟薛三一起坐气球走吧?”
“儿体力不支,跟不上薛先生的脚程。”
李琮一脸羞愧地摇头。
“跟不上脚程?”
李隆基一脸疑惑。
“他不是骑驴走?你那匹照夜白朕记得是匹好马,怎么它还跑不过薛三的驴吗?”
别说,还真跑不过,因为二驴子不恐高。
于是李琮便把照夜白被吊篮吓得乱拉乱尿,被堂弟李琎取而代之,不得已自己只能骑驴表演的糗事跟亲爹讲了一遍。
李隆基被逗得哈哈大笑。
“那朕还真小看那头驴了呢,应该给它一个封。”
“不过薛三也是个奇人,竟然打算自己跟驴一起跑,他倒也不怕辛苦啊。”
“薛先生是心怀苍生的人。”
李琮已经被748洗脑,说不了两句就忍不住赞扬薛先生的品行。
“先生看到旱灾虫灾肆虐,生灵涂炭,便想着要东渡出海,为大唐寻找新的粮种。”
出海东渡?
李隆基皱眉。
东渡能有甚?不就是倭国吗?那地方比大唐还穷不少呢。
“先生说倭国以东的海之外,还应当有大陆。”
李琮说的一脸肃然。
“在万顷波涛的另一边,可能要走很久很久,在海上遇到风暴怪鱼就回不来了。”
“儿臣畏怯,不敢随先生同往,只支持了先生造船。等船造好以后,先生便要扬帆出海,为我大唐寻觅新的土地。”
这话要是放在两天之前说,李隆基一定觉得儿子是遇到了骗子。
什么出海东渡,什么海外粮种,还要儿子掏腰包造船,这不妥妥的骗子是什么!?
可问题是,在经历了昨天的人气球之旅,李隆基对“薛大壮”这个人有了崭新的认识。
这小子真不是骗子,他脑子里肚子里都有东西,而且他并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心思,他是一个再单纯但无比靠谱的人,他敢说出来的话,是真有可能实现的。
毕竟在他之前,也没听说谁能靠着一个布球从海州飞来长安城。
所以儿子说拿钱给748造船,李隆基就只稍微琢磨了一下,然后便问儿子造船的钱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