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八十年代新一辈 第77节(2 / 3)

女们,感受着他们的略带着些羞涩的幸福,忽然在这些人中看见了一个眼熟的男同志。

竟然是薛洋,但站在他身边的,却不是高小萍。

不跟刘艳娟一块住了,就几乎没了获取厂里各式小道消息、家长里短的渠道,这一对劳燕分飞了?

自颜丹霞进入海州厂,就听说过这两人的故事,都说他俩是一对,但高小萍从来没有承认过,只说是好朋友,但总是焦不离孟的,有高小萍的地方,薛洋总会出现。

除了跟薛洋之间的故事外,高小萍的桃色新闻一直不绝于耳。颜丹霞甚至还听说有人传她对秦今朝有好感,不管是真是假,颜丹霞也没有深究。

两人在一起好几年了,几乎海州厂所有人默认两人是一对儿,没想到,薛洋竟然结婚了。

颜丹霞往四周瞧瞧,并没看见高小萍的身影,回忆起这几天晨间播报,好似也没听见她的声音,便也没再理会了,将注意力放在舞台上。

第72章

这会儿, 一群个子高矮差不多、相貌精神、满脸喜气的小学生们排队走上舞台,给新娘子们献上一束塑料花。

而后,就由新娘代表发言。

巧得很, 发言的其中一个新娘子就是薛洋的妻子, 她是代表“外来”新娘们发言的。发言之前, 涂主席介绍了这位女同志的背景,她是纺织厂的一名干事,干部身份, 海州本地人,就是9月末, 跟纺织厂举办的那次联谊会上跟薛洋相识的。

涂主席用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来形容两人感情,讲了两人虽然中途有波折,但终于结为夫妻的佳话。

薛洋的新娘子落落大方,毫不怯场, 讲话也很幽默, 听得台下观众们时不时鼓掌、尖叫、吹哨。

台底下还有工会的工作人员混在其中,引导着大家炒热气氛。

《化工日报》、《赵北日报》、《海州日报》等记者都早早到现场, 拍照、采访,闪光灯一直不停地对着舞台闪着。

新郎新娘们都不自觉都挺直了腰板, 脸上带着微笑,将自己最好的一面显露出来,非常珍惜这可能是人生第一次上报纸的机会。

这几家杂志社的记者,都是秦今朝专门请过来的,他想留给这二十对小夫妻一个永远铭记的美好记忆,可以留在报纸上、照片里, 永远留存。另外, 也是一个宣扬海州厂文化的大好机会。

一场集体婚礼, 办得隆重而又意义非凡。

晚些时候,秦今朝亲自带着小涂还有厂宣传科的同志宴请记者同志们吃饭,颜丹霞也正好有时间可以跟刘艳娟聚一聚。

自从结婚后,颜丹霞一半心思在工作上,一半心思在自己的小家里,已经很久没有和刘艳娟聊天了。

因着她成家了,过起了二人世界,嫁的又是副厂长,刘艳娟也不好主动来找她。她换了新室友,虽然人也不错,但大概是习惯了颜丹霞的事儿少,爱干净,总觉得跟人家处不到一块,就越加想念起颜丹霞的好来。

婚礼结束后,俩人正好在门口碰见了,颜丹霞就邀请她来家里玩。

也就听刘艳娟嘴里,听说了今天婚礼上险些发生的状况。

想要闹事的正是高小萍。她前两天回了老家探亲,回来后正准备过来集体婚礼现场看热闹,就被人告知,说是薛洋也会参加集体婚礼。

她一下就懵了,二话不说就跑去工人俱乐部。

为了维护现场的秩序,保证婚礼顺利进行,今年保卫处的很多同志,都在附近巡逻,厂里也组织了人手,做安全保障工作。

高小萍全厂知名,大家都认识她,知道她和薛洋的关系不清不楚的,看她此时表情不对,一副要去找负心汉算账的样子,谁敢放她进去啊?

两名带着袖标的妇女连劝带拽,就把高小萍给带走了。

“我正好在门口看见她,就也跟着去了。高小萍被那两人架走了,边哭边闹,非让人放开了她,我还是头一回看见她那样呢,平时特有礼貌,文雅得很,从来不说脏话,这回跟个泼妇似的,头发被弄乱了!”

颜丹霞洗了苹果给她,说:“这么说,高小萍不知道薛洋谈了对象,还准备结婚的事儿?”

刘艳娟啃了口苹果,摇摇头,说:“不是,她知道薛洋谈了对象,还是她撺掇着薛洋谈的呢。就11月份举办的那次相亲会,纺织厂不是又来了些女孩吗?我听见高小萍跟薛洋说,那个姑娘挺好的,就定她呗,跟你郎才女貌的,相配得很。我看了,就是今天跟薛洋结婚的这一位。”

颜丹霞纳闷,“那她那么伤心做什么?”

刘艳娟:“我听高小萍的意思,是薛洋让她回老家的,完了趁着她不在,就把婚给结了了。以我对她的了解,她这人一向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高小萍一直拿薛洋当自己碗里的菜,平时劝着他谈女朋友啊,结婚啊,就是说着玩儿罢了,她都没结婚,薛洋怎么先就结婚了呢?”

刘艳娟一想到自己还曾经喜欢过薛洋,就觉得丢人,那会还天天跟颜丹霞说薛洋的好来着。她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