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什么你答什么便是。”那女子掐住她脖子,大声逼问,“李殊延当真要娶你?”
第15章 心死
“我和他曾有婚约。”窒息感涌上来,郑妤艰难发声,“但……如今已无瓜葛。”
那女子打量她许久,疑信参半松开手,道:“你确实不是李殊延喜欢的类型。”
“我姓钟名璇,长年驻守边关,对宣京中事不甚了解。方才多有冒犯,交个朋友如何?”
一把大刀支在脚边,钟璇长腿随意屈着,托熟搂住郑妤的肩膀。钟璇力量惊人,郑妤被她牢牢圈紧,只觉肩胛骨都要被碾碎了。
回忆朝中姓钟的人家,她猜出钟璇来路。
大司马钟桓之女钟璇,生在边关,长在边关,鲜少在宣京出没。
风沙为她塑造英气眉眼,厮杀促就她坚毅豪迈的性格,不同于京中高门小姐的温婉大气,不同于江南女子的娇美秀丽,钟璇此人的英雄气概,可谓天下女子中独一份的。
钟璇似乎对她猜出自己身份并不吃惊,甚至还知晓原因。
“对各家女眷了解不少,家里都是把你当成王妃来培养的吧。但是没用,李殊延他不喜欢你这种弱不禁风的小女娘。”
“倒不是家里栽培,全赖宫中女官教导。”
钟璇急眼嗤道:“那也没用,你就算讨了太皇太后欢心,他也不会喜欢你的。”
郑妤噤声不语,反复强调李殊延不会喜欢她,反倒显得钟璇心里没底。
毕竟婚帖都攥在手里了,上边还盖有印信,若是有假,钟璇也不会马不停蹄赶回来质问。
李殊延喜欢谁,不喜欢谁,与她有何干系?郑妤不想同钟璇继续攀扯关于李殊延的话题,遂找了个由头脱身。
溪暮街,细雨纷纷,行人无几,街边店铺门可罗雀。一把油纸伞停在青瓦檐下,悄然无声站了许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身后,书声琅琅。垂髫稚童对坐读诗,半老妇人正在收拾上一桌客人留下的残羹剩饭。那盘只少一颗的杨梅丸子,勾起泛黄褪色的回忆。
旧地重游,物是人非。妇人吆喝:“姑娘,你已经在那站一个时辰啦,要不进来避避雨?”
郑妤回首走过去,妇人看清她面容,和蔼笑道:“是你啊。”
“你认得我?”不过两面之缘而已,她也只来过两次。
妇人放下手中的活儿,为她倒水:“姑娘生得美,夫婿长得也俊,我多看了两眼,便记住了。”
雨天客少,灶上杨梅丸子剩了许多。郑妤放下一锭银子,道:“杨梅丸子我全要了,劳烦嫂子帮忙热一下。”
妇人有些为难,似有话想说,远远望一眼灶台上的丸子,最终什么也没说。
郑妤面不改色咽下,仿佛味觉失灵一般,一颗接一颗。
妇人时不时看她一眼,面露愧疚。
今日杨梅丸子放的醋比平时多,酸得难以入口,咬下第一口时,她就发现了。
她在等,等妇人开口提醒,然而直到咽下最后一颗,妇人一句话也没说。
不知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也说不上来什么感觉。人性经不起考验,有些事能糊涂就该糊涂,过于较真苦的只能是自己。
她恹恹放下筷子,心灰意冷离开。
稚童放下书卷,屁颠屁颠跑到她方才坐的位置,挡在妇人身前,自告奋勇:“娘,我来收。”
“不用,你和弟弟好好读书。”妇人慈祥揉揉稚童脑袋,“考取功名,才能出人头地当大官,到那时候,娘就能享清福喽。”
暮鼓晨钟,远方钟声敲响。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慎终追远,郑妤遥望高处钟塔——她也想阿娘了。
永宁寺山门前,长阶高耸望不到头,但见高处佛光普照,灯火长明。郑妤一阶一阶攀爬,残花和泥沾湿裙摆。
及至登顶,住持双手合十致歉:“近日入夜后不便参拜,请施主移步禅房休息,待天明下山。”
永宁寺位于宣京城东,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京中显贵多有为已故亲人请灵位的习惯,而今正值清明,祭拜者众,断然没有无故禁止香客参拜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