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章(1 / 2)

所以肥皂这东西呢,不能成为独家生意。亦或者,需得提前控制好价钱,朝廷在这方面有规矩规定。

她不出声,那拉氏也在沉思。对于这些方面类似的规定,那拉氏是比耿文华更清楚的。所以她只能叹气:“既如此,这事儿也只能算了。你那肥皂,倒是可以多做几块,咱们府里自用。”

“自用是挺好的,轻轻揉一揉就能洗干净,还能让衣服穿的时间更长久呢。”耿文华笑眯眯的说到,顿了顿,到底是将自己刚才想到的废油的来源给说了一下:“不做生意,只咱们自家用,或者做礼物送给各家用,大约还是可以的?”

可不可以,也不是她说了算,而是那拉氏说了算。

那拉氏摆摆手:“我先让人打听打听这废油的事儿再说。”

人家那做油炸生意的,不定多久才换一次油呢,只指着这个做肥皂,可有点儿不太跟得上用。

没别的事儿了,耿文华也就起身行礼告辞了。

随后她倒是打发人往各处送了些肥皂,都是她带着小格格亲自做的。那拉氏那边赏赐了些果子,四月了,有些早熟的果子是已经可以吃了。年氏那边送了些精致的书签,大约都是年氏亲手做的,用玉石,或者上好的木雕雕琢的。

宋氏那边送来了些点心,小格格也是正好可以吃的。

府里忙忙碌碌,耿文华也并不去打听胤禛在外面的事情。一直到了五月,天气热起来了,那拉氏就让人送来了艾草和香囊,要到端午节了,需得佩戴艾草和香囊来辟邪。

一种说法是辟邪,另一种说法,也是到了端午,蚊虫滋生,用这些来给孩子避蚊虫呢。

反正习俗嘛,也不管它什么说法,府里给了什么用什么就成了。

艾草挂在屋门口,香囊挂在脖子上,另外手脖子和脚脖子上呢,需得系上五彩线。

小格格大约是觉得被拘束了,很是不高兴,伸手拽着那绳子给耿文华表达自己的述求:“掉,掉!”

耿文华笑眯眯的:“好看不?像是个小仙女一样呢。”

小格格就有些犹豫,耿文华又说道:“额娘也带呢,你四哥五哥都带。”弘历年幼,不能跟着去蒙古,于是呢,时不时在玉兰院这边住。

他也能去石榴院那边住,但小孩子嘛,玉兰院还有个五阿哥,有玩伴儿,他自然是更愿意来玉兰院。

弘历来,耿文华就当自家儿子一样看待,该给吃的该给喝的,没做好的时候也绷着脸说两句。弘历不来,她也不问,问什么呢?嫡福晋在家呢,显摆你个侧福晋有本事了?

小格格瞄两眼耿文华的手腕,耿文华的手腕上带着的是镯子,她用袖子将镯

子盖起来:“额娘大了,你看,比你高这么些呢,所以咱们两个带的不一样。好了,今儿不是要去看龙舟的吗?还去不去?你要是再不去,等会儿可就赶不上了。”

端午这节日按理说是汉人过的,但满人入关都这么些年了,康熙又一身做例,很是注重汉学,所以这节日呢,也不分什么满汉了。

汉人能去看,满人也能去。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比如说,赛龙舟的就只有汉人,没有满人,满人就是去凑热闹看稀罕的。

府里有专门的帐篷,搭在高处,那拉氏一手拉着四阿哥,一手拉着五阿哥,站在稍微靠前一点的地方。耿文华抱着小格格,李氏搂着三阿哥。

猛的就听见锣鼓声,弘时顺着声音看过去,顿时激动:“来了来了,总共六个龙船!”

龙船和寻常船只是不一样的,龙船细长,正好可以并排做两行人,从前到后总共四十来个人,三十二个分两排划桨,还有两个面对面在中间敲鼓,另还有船尾的举旗手,船头的压船人。

那边来的六条龙船,都是不同颜色,旗子上的字儿自然也是不同,写的多是这个庙宇,那个庙宇之类的。

除了佛道两家,民间其实是有许多别的神庙的。

三阿哥看的很是激动,双手都握成拳头了:“那个红色的是最快的!”

红色的最快,到了贵人们最多的地方,龙船就都慢下来了,随即是一段激昂人心的鼓声,随着鼓声,压船人也开始晃动身体,让龙船在原地活动起来,一会儿窜高,一会儿下水,一会儿左右摇摆,活灵活现的。

弘时不停鼓掌,那拉氏就喊人去送赏:“打赏那红船二十两银子,其余船只各十两。”

不光光是那拉氏这边喊人打赏,但凡聚集在此处的,都是让人去送了赏赐。

龙船上的人团团作揖,又驱使龙船来了几段动作——二龙戏珠啊,三龙戏水啊,总之观赏性是很高的。

这下别说是弘时几个了,就是耿文华这些女眷,也看的兴致勃勃,连连鼓掌。

等龙船全部过去就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那拉氏叫了耿文华:“将小格格和两个阿哥,还有弘时,都放在我的马车上,你和李氏一起,年氏和宋氏一起。”

耿文华忙应了,叫了奶娘来抱着小格格,自己这才去找李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