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的铜钱通现代(古穿今) 第107节(2 / 3)

城南张铁匠的徒弟,外乡来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或是城北李秀才家的远房侄子,有点腿疾。还有身子骨弱的,也有脑子不灵光的。条件好的小郎君,谁愿意做上门女婿呢?”

苏合香沉思片刻:“家境差些不打紧,只要人勤快上进就成。”

“哎哟我的夫人呐!”许媒婆拍着大腿道:“上进的儿郎哪个不是心高气傲的?肯入赘的,多半都是些没出息的。真要找个像样的,难呐!”

堂屋里一时沉默下来。

“那就劳烦媒姥先帮我家留意着吧。”她开口道:“万一就遇到合适的了呢?”不过她怕坚持要招婿,万一招不到还耽误了大妮,也没把话说死:“实在招不到好的小郎君,巧云嫁出去也不是不行,总之我这当娘的是希望她过得好就行。”

“放心吧!我帮你留心着。”许媒婆起身告辞。

铁柱成亲的日子定在了四月二十六。

苏合香原本想着秋天再办婚事,那时天气凉爽,办酒席也方便。可许媒婆上门传话,话里话外都透着催促的意思。

七娘子年纪不小了,家里盼着她早些过门,免得夜长梦多。

苏合香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怕拖久了婚事生变,毕竟铁柱家虽不算大富大贵,但好歹也是正经人家,七娘子家里自然不愿错过。

既然聘礼已经送了,婚期提前也无妨,横竖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家里拾掇拾掇也来得及。

苏合香盘算着,前后院的地面都是青砖铺的,看着齐整,可一到雨天,砖缝里渗水,走上去难免湿鞋。她琢磨着,不如学大户人家的样子,在屋檐下搭个连廊,这样雨天来回走动也方便些。此外,她又叫人抓紧在前院厨房门口打了一口井,省得日后新娘子用水还得去外头挑。厢房的墙面也要重新刷了大白,显得干净敞亮。至于床榻,七娘子的嫁妆单子里已经列明了,倒是不用她操心。

她找到上次盖房子的工头,把活计一股脑儿交给他,自己也能省心不少。工头掐着指头算了算,拍着胸脯保证:“一个多月,肯定能完工!只要木材能买到,瓦片备齐,绝不耽误大郎成亲!”苏合香索性包工包料,全权交给他去办。工头自然乐得接下,他常年做这行,哪里有好木料,哪里有便宜的瓦片,门路比苏合香清楚得多。

除了连廊和水井,苏合香又去木匠铺定了几个衣柜,专门用来挂衣裳。至于衣架,干脆在拼夕夕上买了几个现成的木质衣架子,便宜又实用。前院里,她刻意没放任何现代物件,免得显得格格不入。

院子修整好后,苏合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便又去集市上挑了几个花盆,移栽了些寻常花草,摆在墙角檐下,总算让院子不那么空荡荡的。

转眼就到了铁柱成亲的日子。东屋的两间厢房早已收拾妥当,一间是七娘子家送来的新床,铺着大红喜被,另一间则摆着苏合香家原有的家具,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两个新定做的大衣柜,柜门上雕了些简单的花纹,虽不奢华,倒也体面。

万事俱备,只等新人进门了。

治疗疮疡

百草堂坐落在景福坊前的宜秋门大街上,门脸不大,却因郑大夫的医术而颇有名气。医馆内迎面是一整面墙的药柜,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泛黄的标签,写着各种药材的名字。

医馆分前后两部分,后面则是个不大的院子,还有四间厢房,院子里晒着各种草药,天气好的时候,满院子都是药香。

除了郑大夫,医馆里还有一位姓陈的老大夫,专门看内科疾病。

另外还有两个学徒,都比铜柱大几岁。一个叫阿亮,是郑大夫的远房侄子,手脚麻利,但性子急躁,常常被郑大夫训斥。

另一个叫阿贵,是陈大夫的孙子,沉默寡言,做事却极细致,尤其擅长炮制药材。

家里正忙着筹备大哥的婚事,铜柱却几乎整天泡在医馆里,他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中医知识。

短短月余,铜柱在这里见识的病例比以前听过的都多。

有人咳血月余,陈老大夫在其后背拔出血泡后豁然而愈。最神奇的是个癔症少女,陈老大夫用银针在她耳垂位置轻刺三下,竟当场止住了持续三日的狂笑。

郑大夫的接骨手法也让铜柱惊奇,他只要稍微在伤处摸索一番,随后就能快又准地就能帮患者骨头复位。

铜柱见识到了中医的神奇,每天都是兴致高涨地到医馆学习,和阿亮、阿福的关系也很好。

这天,正当铜柱踮脚在后院晾药时,医馆李突然传来一阵嘈杂。他出去望去,只见四个壮汉抬着个门板,上面躺着个面色蜡黄的男子,右腿用粗布条草草包扎着,渗出黄褐色的脓血。

“郑大夫!快救救我兄弟!”为首的汉子额头青筋暴起,声音里满是恐慌。

铜柱连忙放下手中的竹筛跑去帮忙。他认得这病人,三天前摔断了腿,当时郑大夫清洗伤口后敷了特制的接骨膏,嘱咐他们回去后要每日换药。

郑大夫已经快步迎出,眉毛紧紧拧在一起。铜柱注意到师父的手指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